硅谷式政治正確
- 來源:《第一財經》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硅谷,關注,技術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06-26 18:40
上個月,客戶關系管理公司Salesforce發(fā)布了一項新的人事任命。雖然挖來了曾在微軟和惠普任職的高管 Tony Prophet,但新工作無關產品或技術,職位叫作Chief Equality Officer,字面直譯為首席平等官,工作是在公司提倡平等,特別關注性別、LGBTQ(性少數(shù)群體),以及種族平等問題。
首席平等官這個職位可能還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硅谷。也算是硅谷技術公司近些年來在屬于它們的“政治正確”中的突出做法之一。
所謂硅谷式政治正確,你可以從這些細節(jié)看出一二。最近的直接案例是總統(tǒng)大選,任何一個公司或者 CEO若表態(tài)支持特朗普都會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在硅谷內部,幾乎每個技術公司都會參加每年夏天的同性戀游行,以表示對于性少數(shù)群體的支持;招聘工程師的海報,包括Uber、Lyft招聘司機的廣告,越來越多讓女性出鏡;最近幾年無論是Facebook、Google哪一家公司開發(fā)布會,上臺演講的高管們一定是不同膚色的;每一個公司都會說,要提高員工多樣性,因為產品是為大多數(shù)人服務的,一個團隊越多元化,思路就越開闊,也更有創(chuàng)造性。
性別和種族是最核心的兩個問題。究其原因,會寫代碼的白人男性在過去幾十年始終在硅谷占主導地位,當黑客、去創(chuàng)業(yè)、喝啤酒、開party這種從大學兄弟會里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變成了硅谷文化的一部分,無論是電影《社交網絡》里描述的還是發(fā)生在現(xiàn)實里的Snapchat、 Ti nder曾經爆出的丑聞,都體現(xiàn)著這種被硅谷稱為 “Brogrammer”的文化。
于是,和他們不一樣的人,自然是這個小社會里的邊緣人群。
不過近些年,事情開始變化了。從外部來看,媒體對硅谷密切關注,特別是涉及丑聞、歧視的報道會使公司聲譽掃地(看看現(xiàn)在的Tinder);在技術公司內部,女性工程師和少數(shù)族裔人群總體數(shù)量上升,加上以雅虎現(xiàn)任CEO瑪麗莎·梅耶爾、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為代表的女性高管呼吁女性在職場上爭取平等,越來越多的女性和少數(shù)族裔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并且應該在硅谷這個白人男性占主導的小社會里爭取地 位。
從技術公司的角度來說,無論出于真正提高女性和少數(shù)族裔地位,還是維護自己“創(chuàng)新、平等、自由” 的公司形象的目的,做一些“政治正確”的事情是必然的。從2014年開始,Google、Facebook、蘋果等公司開始發(fā)布員工多元性報告,以對外展示公司在性別和種族平等方面的努力,至少做到公司人口信息公開,接受外界監(jiān)督。
起初看到Google、Facebook們發(fā)布的多元性報告,我在想這個報告的實際意義到底是什么,一個公司為了追求政治正確是否會帶來新的不平等問題。以招聘為例,如果一個公司強調提高女性和少數(shù)族裔的人口比例,需要多招這些人才能做到,那么衡量一個候選人是否勝任職位的標準增加了性別、種族這些變量,在招聘過程中是否會存在對其他人的不平等?
但最近看了一個紀錄片后,我的看法改變了。上周舊金山的一個技術公司在辦公室里放映了一部叫作《CODE:Debugging the Gender Gap》的紀錄片。內容關于女性在技術公司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問題,提到盡管像Google、Facebook等公司開始重視問題,但仍有許多女性在忍受隱性歧視。
例如人們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黑客形象就是《社交網絡》里男主角的樣子:白人、男性、聰明、略有社交困難。因此當一個女性出現(xiàn)在技術公司里做技術類的工作,大多數(shù)人會覺得很意外。
這部紀錄片里重點想說的是,生活中有許多隱性歧視的因素是早已存在的,只是我們習慣于這些思考方式而沒有意識到而已。從這個角度來看,F(xiàn)acebook把添加好友圖標中女性的位置提前、emoji中能看到各種膚色的人、亞馬遜在玩具類商品中取消男女的分類等這些看上去是“政治正確”的做法都是對的,至少從一些基本認知層面,事情開始往好的方向改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