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句成語發(fā)現投資新思路
- 來源:《第一財經》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成語,投資,思路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2-05-12 21:13
聽過“刻舟求劍”這句成語嗎?古人坐船渡江,不慎把劍掉入水中,就用刀在船身刻下記號,想著一待船停,循此刻痕入江必能尋回失劍。這個故事,切實描繪了不知審時度勢求變通的僵化與呆板。
投資也是一樣,貨幣寬松時期的市盈率空間,自然無法和貨幣緊縮環(huán)境下的合理市盈率相提并論,一個多數投資者追高殺低的市場,也必然和擁有眾多專業(yè)投資者的市場有所不同。市場是社會的映射,成功的投資必然是建立在對社會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只有及時調整跟上社會前進的腳步,才能提高投資勝率。
1980年代,聯博早期的量化模型采用PB-ROE框架,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及行為金融學的進步,現有的模型已經完全脫胎換骨。從2009年投資A股以來,聯博對A股量化模型進行了三次大幅調整。起初市場上預測數據匱乏,獨立開發(fā)A股模型違背統計學的大數定律,因此以海外成熟的模型為藍本,進行本地化調整。隨著數據的積累、新興行業(yè)的出現,又分別在2014年、2019年完成了兩次模型的升級改造。雖然模型的估值、質量與情緒三大維度不變,但其內建的衡量標準已與國內市場生態(tài)的變化同步更新。
此外,聽過“以管窺天”這個成語嗎?用于比喻見聞狹窄,對事物的觀察過于片面。生活中,我們經常將自己局限在既有的視野,只從小范圍的雷達屏幕上解讀和推斷,忽略了事物的全貌。
全球化的投研資源,正是協助打開這個“管口”瓶頸的關鍵。在經濟活動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化的視野能從各個方面網羅有效信息,加深對基本面的判斷。舉例來說,數年前國內有家科技公司打入了蘋果可穿戴裝置的國際供應鏈,聯博通過全球平臺跨市場收集信息,在國內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多管窺天”,發(fā)現投資機會,規(guī)避了“同質化內卷”。
另一句成語是“夏蟲語冰”,僅在夏天生長的小蟲,無法貼切想象出寒冷冬天的冰雪滋味。投資亦然,沒有經歷一遍產業(yè)脈動,總是很難想象新興趨勢所能創(chuàng)造的機會以及潛在的風險。
此時,不妨回頭看看國際市場上曾發(fā)生過的事。就像高成長性行業(yè)在中國興起的初期階段,聯博就已經借鑒在美國投資Amazon、Facebook等企業(yè)的經驗,鎖定這類行業(yè)的投資錨點,為相關企業(yè)更精準畫像。歷史在不斷重演,它是人類最好的老師,面對新興事物,我們應該拓寬視野,從各個市場的歷史經驗中尋找答案。
三句成語,闡述了三個投資誤區(qū),如果都能避開,懂得審時度勢調整投資策略,懂得放眼全球厘清機會與風險,懂得從國際市場擷取經驗,接著就可進入關于投資的第四句成語,真正具備“與時俱進”的投資能力。尤其,投資者若能定期總結經驗,持續(xù)提升自我認知,就有機會在財富增值的同時,實現自身與時代的共同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