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吻花
- 來源:環(huán)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鉤吻花,斷腸草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1-04-11 15:27
其實,斷腸草是鉤吻花的別名,它是馬錢科胡蔓藤屬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這種植物的莖呈圓柱形,光滑帶紫色。夏季時會開出喇叭形的黃花,散發(fā)著淡淡的香氣。鉤吻花的拉丁名字為Gelsemium,來自拉丁文的“Jasminum”(意為茉莉),可見命名者認為這種花更接近于茉莉。在我國,鉤吻花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省份,多生長在路邊、山坡草叢或灌木叢中。
鉤吻花全身有毒,是民間傳說的四大毒草之一(其余三大毒草分別是曼陀羅、馬錢子、羊角藤),也是中國傳說中的“九大毒藥”之一(其余八大毒藥分別是:鴆、番木鱉、鶴頂紅、砒石、金剛石、夾竹桃、烏頭、見血封喉)。傳說,神農(nóng)誤食鉤吻花后,腸子斷成了很多小段,最后死亡,斷腸草的名字也由此而來。但如今經(jīng)科學(xué)家研究證實,人若是誤食了這種植物,并不能真的斷腸,但會引起神經(jīng)、消化、呼吸系統(tǒng)的強烈反應(yīng),使口腔、腹內(nèi)產(chǎn)生劇烈的疼痛感,并導(dǎo)致心律失常、呼吸困難,很快就會窒息而死,極其危險。
由于鉤吻花的外形酷似傳統(tǒng)的涼茶藥材金銀花,對植物不太了解的人極有可能誤食而引發(fā)悲劇。近年來在廣東、廣西等華南地區(qū),時常發(fā)生有人將鉤吻花誤看作金銀花而采集煲制,進而中毒甚至身亡的事件。不僅如此,鉤吻花的花粉也具有不小的毒性,大量誤食含有其花粉的蜂蜜,也會發(fā)生嚴重中毒以至死亡。
因此,我們需要仔細鑒別鉤吻花和金銀花,以防慘劇的發(fā)生。一般說來,鉤吻花的枝葉大,葉子呈長圓形,葉片光滑無毛,相反,金銀花的枝條柔軟,枝條與葉面上都帶有細細的白絨毛;其次,仔細觀察兩者花朵的形狀和顏色,會發(fā)現(xiàn)鉤吻花的花冠呈鮮黃色,花形呈漏斗狀,而金銀花的花冠具有明顯的上下唇形構(gòu)造,花筒較細長,花也比鉤吻花的花小,并且花朵初開時為白色,一兩天后變?yōu)榻瘘S色,一株之上花朵新舊夾雜,黃白襯映,才得名為“金銀花”。
正如烏頭有劇毒但也能入藥,罌粟讓人成癮也可鎮(zhèn)痛一樣,炮制后的鉤吻是一味中藥材,常用于鎮(zhèn)痛與催眠,還可用于治療皮膚病、毒蛇咬傷甚至刀傷等,因此金庸先生才在《神雕俠侶》中將其作為“情花”的相生相克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