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智慧校園 打造“沒有圍墻”的學校
- 來源:中國信息化周報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7-01-15 14:01
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lián)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huán)境,這個一體化環(huán)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tǒng)為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這幅藍圖描繪的是: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chuàng)新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
智慧校園的三個核心的特征:一是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huán)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基于角色的個性化定制服務;二是將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應用服務領域,實現(xiàn)互聯(lián)和協(xié)作;三是通過智能感知環(huán)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學校與外部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2016年,作為“騰訊智慧校園”全國試點地區(qū),上饒縣在石人鄉(xiāng)小學舉辦了一場以“互聯(lián)網+教育”為主題的研討會,宣告正式啟動“智慧校園”建設。
一石激起千層浪。以石人小學這所山區(qū)學校作為突破口,智慧校園如“漣漪”般在全縣迅速蔓延開去。
齊心打造數(shù)字航母
給現(xiàn)代教育一雙“翅膀”
上饒縣的教育,從來不乏創(chuàng)新。從縣委、縣政府“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提出,到“打造教育名縣”品牌的唱響,再到“六化教育”戰(zhàn)略的實施,每一步都注入著民生情懷、閃亮著發(fā)展眼光、活躍著創(chuàng)新因子。
近年來,上饒縣在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過程中,大力實施教育裝備現(xiàn)代化,全面實施薄改計劃,新建各類實驗室、功能室、圖書室近千間,添置各種教學器材600余套,新增圖片百萬余冊。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基本實現(xiàn)寬帶網絡“校校通”、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電腦辦公“人人通”,初步實現(xiàn)了信息資源的快速流動和廣泛共享,上饒縣的教育事業(yè)正在站上全省教育信息化的舞臺中間,但是絕對不會就此止步。
當下,信息化建設已提升為國家戰(zhàn)略,打造“沒有圍墻”的學校,實現(xiàn)“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教育事業(yè)的“新常態(tài)”。為貫徹落實《國家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綱要》,今年7月,國家信息中心和騰訊公司達成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以“互聯(lián)網+教育”為結合點,共同推出“騰訊智慧校園”項目,并將上饒縣作為試點縣。
國家信息化教育的頂層設計,“騰訊智慧校園”的進駐,給上饒縣的“教育之夢”注入了強勁動力。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高位推動下,上饒縣教育部門精心組織、分類分步實施,各中小學校搶抓“智慧校園”項目實施機遇,各展所能豐富內涵,“智慧校園”已漸成上饒縣智慧教育的“數(shù)字航母”。
一機在手、輕松治校
給學校管理一根“指揮棒”
根據上饒縣的規(guī)劃,到2016年年底,“智慧校園”將實現(xiàn)全縣390所縣城和鄉(xiāng)村中小學的高密度全覆蓋,“智慧之花”將盛開在上饒縣的各個角落。
10月的一天早上6點多,上饒縣中學校長張仁淼走進校園,看到值周的潘老師在垃圾池邊彎著腰清理垃圾。他立即拿起手機,拍下這動人的一幕,隨后取名《校園的早晨》發(fā)在校園官網上,引來一片掌聲。走到教學樓時,他看到一處門窗壞了,現(xiàn)場拍照發(fā)到“智慧校園”行政助手上,分管后勤的副校長,接到指令后,立馬安排。
張校長現(xiàn)在成了名副其實的“手機控”。他的手機就是一個功能強大的移動辦公平臺,讓工作變得從未如此便捷和輕松。他說,我們剛開始做,構想還沒有這么宏大,想不到這個平臺真幫他省了不少事。駐足回望,張校長頗為得意。
上饒縣中學是所百年名校,學?,F(xiàn)有98個教學班,學生多時超7000人,教師職工330余人。管理這樣一所學校,沒有一套現(xiàn)代化的管理機制和手段可不行。
特別是面對當今信息技術以“井噴”的方式覆蓋我們的生活時,如果中學課堂依然在“傳統(tǒng)模式”下低效運轉,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依然被拒之于學校藩籬之外,多維學習時空與傳統(tǒng)課堂之間還隔著一堵“墻”,那我們的教育就落后了。
如何打通信息化管理與教學的“最后一公里”?學校在借鑒以往網絡管理技術的基礎上,謹慎推出了以互聯(lián)網為基礎,融合學校以往自主開發(fā)建立的教學管理手段于其中的“騰訊智慧校園”。
新生事物總會遭到傳統(tǒng)的阻礙。面對質疑和觀望,學校最初設想是在高一拿出兩個班搞“試點”。但隨著效果的慢慢顯現(xiàn),結果,高一年級三十幾個班全上了,就連高二的班級也躍躍欲試。
據介紹,上饒縣一小通過建立智慧校園管理制度以及智慧校園考核機制提升智慧校園建設。學校從管理組織機構、應用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網絡資源建設、責任與處罰等幾個方面作了具體規(guī)定,確定了各自的責任和工作要求,將教育信息化應用管理納入學??茖W規(guī)范管理軌道。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各處室和各班級慧校園平臺應用工作進行考核。
選擇智慧校園
不是為了作秀
為了讓縣二小的學生享受到最優(yōu)質的教育,這個學校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也不是投入最多的,但能夠用得很好??h二小“智慧校園”建設,并沒有雄厚的財力支撐,在資金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如何辦大事?他們靠的是智慧。
作為智慧教育的“探路者”,上饒縣教育人用生動的實踐證明著自己的選擇。從微機室,到多媒體,再到電子白板,當下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已一步步進入“深水區(qū)”。而在“互聯(lián)網+”的新型業(yè)態(tài)下,課堂教學如何借勢破題?上饒縣二小扛旗先行。
“根據我校管理的實際需求,我們還對‘智慧校園’的教務系統(tǒng)這一應用進行了版塊的二次開發(fā),增設了‘教研活動’、‘德育陣地’等七個版塊,并與我校網站直接鏈接,使我校智慧校園用戶能更加便捷地了解我校教育動態(tài)與活動開展情況。”上饒縣二小教師葛斌向記者娓娓道來,在“國學之窗”,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可隨時翻閱這學期各個年級的國學課內容。
這是上饒縣二小教師根據平時教學的實際,為“教務系統(tǒng)”配置的“電子書包”。針對“教務系統(tǒng)”的建設,上饒縣二小堅持走“校本化”的路子。學校積極引導學科教師開發(fā)基于教材知識框架的學習資源,有步驟地構建以教學設計、微課為主要內容的教學資源庫。與此同時,學校積極購買校外優(yōu)質學科資源,經過改良加工后,供本校教師使用。學校教師表示:“我們要有自己的東西。教務系統(tǒng)‘校本化’,可以避免水土不服。”
教師可在手機端根據需要選擇類別,進行家校溝通,可以對全班或部分學生家長發(fā)“作業(yè)”和“班級通知”,也可一對一進行“會話”。家長隨時隨地在手機接收,實現(xiàn)與老師的“零時差”會話。
上饒縣二小的教師這樣評價道,智慧校園”讓我們的教學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許多教學的瓶頸得以突破,課堂的內涵之美得到更好呈現(xiàn)。
汪麗老師表示,現(xiàn)在不倡導給小學生搞成績排名,學生成績沒法全貼出來,以前一個一個通知家長,特別耽誤時間。這個學期期中測試后,我先把成績單導入“智慧校園”平臺,登錄平臺就能把每個孩子的成績,一對一地發(fā)布給家長了,很方便。
據石人小學校長徐輝介紹,為保障“智慧校園”的落地,學校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篩選了8名骨干教師組建了“騰訊智慧校園”工作精英團隊,從各個細節(jié)推動智慧校園建設。
由于學校是封閉式教學管理,學生的情況一般是由孩子向家長“一周一報”,或由學校“一學期一報”、“一問題一報”,“智慧校園”的推廣,深得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喜愛。到目前為止,全校的覆蓋率已達到95%以上。
高效的執(zhí)行力造就了罕見的“智慧速度”,“智慧校園”讓上饒縣教育人在追求教育現(xiàn)代化的道路上,趟出了一條鮮明的“智慧路徑”,實踐著“師生有舞臺,耕耘有幸福”的教育理想。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