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hǎn)7.62毫米口徑槍彈之多少(下)
- 來源:兵器知識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國產(chǎn),槍彈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7-09-06 15:51
7.62×39毫米槍彈系列
7.62×39毫米槍彈主要包括56式普通彈、56式穿甲燃燒彈、56式曳光彈、DBF90式7.62毫米橡皮彈和1956年式7.62毫米(槍口微光)曳光彈等5種型號。
56式普通彈、56式穿甲燃燒彈、56式曳光彈
56式普通彈、56式穿甲燃燒彈、56式曳光彈3種彈是同時從蘇聯(lián)引進的,其中56式普通彈、56式穿燃彈由791廠試制,56式曳光彈由671廠試制,經(jīng)過幾個月的試制和試驗,1956年全部完成了定型并開始生產(chǎn)。
56式7.62毫米普通彈是按照蘇聯(lián)M1943式7.62毫米普通彈仿制而成的。M1943式7.62毫米步槍彈又稱7.62×39毫米槍彈或7.62毫米步槍短彈,也有人習慣性地稱其為7.62毫米卡拉什尼柯夫步槍彈。實際上,M1943式7.62毫米步槍彈盡管因卡拉什尼柯夫AK47步槍而揚名,但問世比AK47步槍早好幾年,最早配用的武器也是西蒙諾夫SKS半自動步槍。1943年,受德國7.92×33毫米短彈的影響,蘇聯(lián)軍事裝備技術委員會提出了發(fā)展自己中間威力槍彈的提議,用于半自動步槍、突擊步槍和輕機槍使用。隨之,這項工作交給了由葉利扎羅夫領導的一個設計組進行,最開始設計的槍彈彈殼長度為41毫米,所以也被稱為7.62×41毫米槍彈。1944年,7.62×41毫米的M1943式槍彈開始生產(chǎn),配用于西蒙諾夫SKS半自動步槍,AK47步槍的早期型號也發(fā)射這種7.62×41毫米的槍彈。1945年開始,蘇聯(lián)進行了大量的中間威力槍彈的試驗工作,當時除了對7.62×41毫米槍彈進行試驗外,還對6.75~7.62毫米之間的不同口徑槍彈進行了試驗.。試驗發(fā)現(xiàn),7.62×41毫米槍彈的精度和遠距離殺傷性能并不好(但仍比其它口徑的槍彈要好)。隨后,針對7.62×41毫米槍彈的問題進行了改進,包括彈頭采用船尾形狀,增加了彈頭長度,增加了鋼芯質量,同時為了縮短全彈長度,將彈殼縮短為38.7毫米。改進后的M1943式7.62毫米槍彈于1947年定型,相應的,7.62×41毫米的M1943式槍彈也于1946年停產(chǎn)。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現(xiàn)在所熟知的M1943式7.62毫米槍彈實際上是1947年定型的,而不是1943年定型的。我國的56式7.62毫米普通彈仿制的當然也是1947年定型的7.62×39毫米槍彈,最初按照原彈的圖紙資料和技術文件進行仿制。和51式手槍彈一樣,56式7.62毫米普通彈的彈殼最早為銅彈殼,因為當年我國的銅較為匱乏,1958年開始,生產(chǎn)單位開始研制涂漆鋼彈殼。1964年,涂漆鋼彈殼的普通彈正式生產(chǎn)定型,此后,我國的56式7.62毫米普通彈彈殼全部改為涂漆鋼彈殼,有些工廠則根據(jù)自己的工藝情況采用覆銅鋼彈殼。從1956年開始生產(chǎn)到1968年間,我國還對56式7.62毫米普通彈進行過多次改進,主要是在生產(chǎn)工藝方面,包括鋼芯材料、形狀以及覆銅被甲的厚度等,經(jīng)過一系列的改進和完善后,我國的56式普通彈生產(chǎn)工藝更加簡單,性能也有了一定的提高。1968年,當時的五機部正式下發(fā)了56式7.62毫米普通彈的技術標準,各生產(chǎn)單位開始嚴格按照新的技術標準進行生產(chǎn),56式7.62毫米普通彈的技術狀態(tài)也得以固化。
56式7.62毫米普通彈全彈質量16.4克,彈頭質量8克,初速715米/秒,彈頭為尖頭錐底鋼芯覆銅鋼被甲結構。56式7.62毫米普通彈配用的槍械很多,包括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56-1式/56-2式?jīng)_鋒槍,56C式短自動步槍,63式步槍,81式/81-1式自動步槍,56式/56-1式輕機槍,74式輕機槍、81式輕機槍等,是配用槍械最多的槍彈,至今仍在外貿出口,也反映出了該槍彈強大的生命力。
56式穿甲燃燒彈仿制的是蘇聯(lián)Б3式7.62毫米穿甲燃燒彈,彈頭較為復雜,由彈頭帽、彈頭殼、鉛套、穿甲鋼芯、燃燒劑和鉛碗組成。主要用于對付一些有輕型防護的目標,在距離200米處,對7毫米鋼板的穿透率≥80%,并可點燃鋼板后的汽油,燃燒率≥80%。由于結構復雜,成本比56式普通彈高得多,加之效能有效,實際裝備數(shù)量較少。56式穿甲燃燒彈全彈質量16克,彈頭質量7.7克,彈頭長27.8毫米,初速730米/秒,和56式7.62毫米普通彈一樣,彈殼也有涂漆鋼和覆銅鋼兩種,配用的槍械也和56式7.62毫米普通彈一樣。
56式曳光彈是配用彈種,主要用來指示彈道,仿制的是蘇聯(lián)T-46型曳光彈,彈頭為尖頭平底結構,由覆銅鋼被甲、鉛芯、曳光管和曳光墊組成。全彈質量15.9克,彈頭質量7.56克,初速和彈道與56式普通彈基本一致,曳光距離可達800米以上。
DBF90式7.62毫米橡皮彈
DBF90式7.62毫米橡皮彈是與DAF91式7.62毫米橡皮彈同一時期研制的防暴彈種,前者主要配備步槍使用,功能也是用來維護社會治安,驅散暴亂人群,必要時可殺傷近距離的行兇暴徒。該橡皮彈于1990年開始研制,1995年定型,配用于56式7.62毫米沖鋒槍和81式/81-1式7.62毫米自動步槍,其最遠致痛距離可達150米。除彈頭采用橡膠材料外,其它方面基本與56式7.62毫米普通彈相同。
56式7.62毫米(槍口微光)曳光彈
56式7.62毫米(槍口微光)曳光彈1989年設計定型,主要是針對56式7.62毫米曳光彈在出槍口后曳光特征明顯,在指示彈道的同時也容易暴露射手位置這一問題研制的。受結構限制,56式7.62毫米曳光彈采用環(huán)形曳光墊,槍彈出膛口后曳光劑已引燃,導致在距離射手30米距離內曳光效果就很明顯,既指示了彈道,也指示了自己,這在作戰(zhàn)中是十分不利的。56式7.62毫米(槍口微光)曳光彈采用盂狀曳光墊,發(fā)射藥燃燒時不會直接引燃曳光劑,而是通過引燃藥引燃,這樣就能保證在距離槍口100米距離內無光或微光。56式7.62毫米(槍口微光)曳光彈研制成功后,7.62毫米口徑也開始逐漸被替代,實際上在部隊中裝備量很少,但相關技術在后來的5.8毫米曳光彈中得到了應用。
除了以上彈種之外,7.62×39毫米槍彈系列中,還有56式7.62毫米曳光燃燒彈、空包彈、教練彈等彈種。其中曳光燃燒彈是隨56式系列槍彈一同仿制的產(chǎn)品,但實際并未裝備??瞻鼜棽捎脧棜た诓坎患訌楊^的收口形式,發(fā)射時有聲、光效果,全彈長48.2毫米,全彈質量8.1克,主要用于射擊訓練及作為影視劇中的效果彈使用。教練彈與普通彈外形規(guī)格一致,只是在彈殼斜肩上壓有凹槽,無發(fā)射藥,底火為橡膠材料,主要用于部隊的訓練。
7.62×54毫米槍彈系列
7.62×54毫米槍彈主要包括53式7.62毫米普通彈、53式7.62毫米穿甲燃燒彈、53式7.62毫米曳光彈和53式7.62毫米(槍口微光)曳光彈4種型號。
53式7.62毫米普通彈
53式7.62毫米普通彈的前身是1908式7.62×54毫米槍彈,不同于M1943式7.62毫米槍彈的是,1908式7.62毫米槍彈對我軍而言并不陌生,使用的時間也要早得多,莫辛-納甘步槍、DP機槍等使用的都是1908式7.62毫米槍彈。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該槍彈都立下了汗馬功勞。M1908式7.62毫米槍彈又稱7.62毫米莫辛-納甘槍彈或7.62×54毫米槍彈,由于彈殼為大底緣結構,也被稱為7.62×54R槍彈。M1908式槍彈是在M1891式槍彈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原由俄國陸軍上校莫辛和比利時槍械設計師納甘共同研制,1891年與M1891式莫辛-納甘步槍同步列裝于俄國軍隊,M1891式槍彈的彈頭質量13.6克、銅鎳合金被甲、鉛芯的鈍圓形彈頭,在德國采用了尖頭彈后,俄羅斯也開始研制尖頭彈,經(jīng)過廣泛測試后,在1908年改為質量9.6克的鉛芯尖頭彈,定型為M1908式。除了彈頭質量9.6克的鉛芯彈外,M1908的基本彈種中還有彈頭質量9.6克的鋼芯普通彈,彈頭質量11.8克的鉛芯重彈,彈殼材料也有銅殼和覆銅鋼彈殼兩種,這些槍彈統(tǒng)稱M1908式7.62毫米普通彈,但后來使用最多的還是覆銅鋼彈殼的鋼芯彈。
我國在仿制M1908式7.62毫米普通彈的時候,實際上仿制了兩種,即鋼芯彈和鉛芯重彈,分別被命名為1953年式7.62毫米輕彈和1953年式7.62毫米重彈,后隨著7.62×39毫米的中間威力彈引入我國,莫辛-納甘步槍及我國仿制的53式步槍開始退出現(xiàn)役,鉛芯的重彈因侵徹威力不足作為機槍彈顯然不再適合,因此最終確定以鋼芯彈為基礎,經(jīng)過改進作為普通彈使用,1956年正式定型,命名為53式7.62毫米普通彈。
53式7.62毫米普通彈的仿制工作并不順利,M1908式7.62毫米槍彈在當時已屬于老彈,圖紙比較陳舊,加之翻譯錯誤,在生產(chǎn)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技術問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掉彈頭、射擊時“噴煙”、底火擊穿等問題。在試制過程中改進過發(fā)射藥,增加了彈頭圓柱部長度,多次修正鋼芯尺寸、彈殼容積、底火深度等數(shù)據(jù),直到1980年這些問題才一一得到解決,最終由五機部將圖紙資料和技術文件進行了固化。
53式7.62毫米普通彈全彈質量22.5克,全彈長77.16毫米,彈頭長32.3毫米,彈頭質量9.6克,初速830米/秒。配用的槍械包括53式7.62毫米步騎槍、輕機槍、重機槍,55式7.62毫米坦克機槍,57式7.62毫米重機槍,58式7.62毫米連用機槍,67式/67-1式/67-2式7.62毫米機槍,85式7.62毫米狙擊步槍等。
53式7.62毫米穿甲燃燒彈
53式7.62毫米穿甲燃燒彈仿制的是蘇聯(lián)“Б-32穿甲燃燒彈”,1953年按照引進圖紙資料進行仿制,1954年試制成功并被批準定型。該彈采用黃銅彈殼,但因燃燒劑位于穿甲鋼芯前面,導致使用時燃燒性能和穿甲性能都不穩(wěn)定,遂于1956年停止生產(chǎn)。1956年,蘇聯(lián)又將最新型的穿甲燃燒彈的圖紙資料給了我們,也稱新型Б-32穿甲燃燒彈,1964年,根據(jù)蘇聯(lián)新型穿甲燃燒彈的圖紙資料,我國再次仿制穿甲燃燒彈。1965年,新型穿甲燃燒彈仿制成功并被批準定型,名稱仍為53式7.62毫米穿甲燃燒彈。隨后兩年時間里,因出現(xiàn)火藥燃氣從尾部進入彈頭內引燃燃燒劑造成彈頭飛行時破裂的問題,又進行了兩輪改進工作。第一輪是按照56式穿燃彈的彈頭結構增加了彈頭帽,但因600米距離外彈道一致性不合格,未獲通過。第二輪改進則是將鋼制底碗加裝燃燒劑的方式改為直接裝壓燃燒劑后加鉛墊封底的方式,并同時改進了燃燒劑的配比和穿甲鋼芯的工藝,不但解決彈頭破裂的問題,還提高了穿甲性能和燃燒性能。
53式7.62毫米穿甲燃燒彈全彈質量23.3克,彈頭質量10.5克,彈頭長37.9毫米,初速810米/秒,200米距離上對10毫米厚的鋼板穿透率達到80%以上,穿甲后還可以引燃汽油。經(jīng)過改進后,我國的53式7.62毫米穿甲燃燒彈的性能要優(yōu)于蘇聯(lián)的Б-32穿甲燃燒彈。53式7.62毫米穿甲燃燒彈配用的槍械與53式7.62毫米普通彈相同。
53式7.62毫米曳光彈
53式7.62毫米曳光彈是按照蘇聯(lián)M1946式曳光彈仿制的,也稱T-46曳光彈,主要作為指示彈道使用,1966年仿制。仿制成功后又陸續(xù)對產(chǎn)品的結構、尺寸、曳光劑的裝藥量等進行了調整,1973年,又將彈頭長度由38.4毫米縮短為34.9毫米,更接近于普通彈,也同時改善了內彈道性能,提高了槍械壽命。53式7.62毫米曳光彈全彈質量22.6克,彈頭質量9.6克,初速810米/秒,配用槍械和53式7.62毫米普通彈相同,1979年技術狀態(tài)固化。
53式7.62毫米(槍口微光)曳光彈和56式7.62毫米(槍口微光)曳光彈一樣,53式7.62毫米(槍口微光)曳光彈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射手位置暴露這一問題而研制的,1988年設計定型。采用的技術措施與56式7.62毫米(槍口微光)曳光彈基本相同。
7.62×51毫米槍彈系列
7.62×51毫米槍彈盡管也是7.62毫米,但屬于北約制式槍彈,槍彈規(guī)格并不屬于我軍制式槍彈序列,目前我國裝備使用的只有7.62毫米高精度狙擊彈一種型號。
7.62毫米高精度狙擊彈是隨外貿型CS/LR4型高精度狙擊步槍一同研制的,2011年設計定型,命名為CS/BFL3型7.62毫米高精度狙擊彈。2014年,又根據(jù)使用要求隨狙擊步槍系統(tǒng)進行了改進,改進后槍彈命名為CS/BFL3A型7.62毫米高精度狙擊彈,有效射程也由600米提高到了800米,射擊精度進一步提高。7.62毫米高精度狙擊彈的結構很簡單,彈頭采用鉛芯結構以確保加工的一致性,采用銅彈殼以提高延展性,初速785米/秒,在800米距離可以達到1角分(MOA)水平。7.62毫米高精度狙擊彈自2011年設計定型以來,先后隨部隊參加了澳大利亞輕武器技能大賽、俄羅斯國際軍事大賽等多項賽事,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文/李曉寅 劉東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