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難以起舞
- 來源:《第一財經(jīng)》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產(chǎn)業(yè),流量,技術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06-14 19:44
我們所處的輿論產(chǎn)業(yè)對問題的關注點可能是功利甚至勢利的— 在討論選題的時候,我這么想過。
討論選題是我們的日常工作,具體操作方式就是從眾多新聞信息里,揀選出值得進一步探討和挖掘的一些題目,這些題目通常來自于公眾耳熟能詳?shù)墓竞托袠I(yè)。技術行業(yè)自然是這十幾年來經(jīng)久不衰的題材來源。這幾年,我們討論得比較多的國外公司是喜歡改名的 Google(大多數(shù)人還是習慣這么稱呼它)、創(chuàng)始人的女兒輕易上頭條的 Facebook、不斷入侵其他行業(yè)的亞馬遜,還有自帶流量的蘋果公司怎么可能被忽略?
我的記性不算差,大約2013年之前,財經(jīng)媒體編輯部里引發(fā)討論的可是另一批公司:這一年的微軟處于巔峰時期,財年營收達880億美元,利潤達220億美元,史蒂夫·鮑爾默迎來了他在微軟14年CEO生涯的末班車,期間,這位口無遮攔的CEO供給了財經(jīng)媒體約1/3的熱門話題;1990年代的輿論主角則是藍色巨人IBM,郭士納于1993年接任公司CEO,9年間將這家創(chuàng)立于1911年的巨頭改造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之一,他卸任后寫就的《誰說大象不能跳舞》曾是商學院的實用教科書。
將這些占據(jù)頭條的技術公司的名單列出來,堪稱半部行業(yè)演變史,其更迭起伏則相當殘酷。光鮮的科技新聞總是第一時間占據(jù)媒體和公眾的視線。問題來了,從商業(yè)的角度來看,微軟、IBM這些退出公眾焦點范疇的傳統(tǒng)IT公司,是否真的不再具備長期探討的意義?這些公司更為顛簸的發(fā)展路徑,難道不能為新一代公司提供更真實的對照樣本?
本期雜志的封面故事打算從這個角度關注這些淡出公眾視野的巨頭。盡管這些曾經(jīng)的技術引領者錯失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先機,也難以再度回到舞臺中央,它們卻以龐大的身軀在轉型之路上艱難前行。
是的,大象難以起舞可能是大公司發(fā)展的常態(tài)。微軟和IBM面臨著一些共同的對手,比如憑借AWS徹底攪亂云計算市場的亞馬遜。當年的小玩家蛻變?yōu)椴蝗莺鲆暤男戮揞^,老牌技術公司更得調整心態(tài),在新巨頭主導的市場格局下尋找自己的位置。微軟2017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的凈利潤為46.90億美元,約為2013財年時的20%,但其市值卻實現(xiàn)了17年來的突破:智能云項目14%的同比增長率令分析師找到了樂觀的理由。相比前任的高調,納德拉這幾年忙于淡化Windows的角色,轉而為微軟塑造下一個平臺級產(chǎn)品。
IBM的轉型之路則要復雜一些。這家有著百年歷史的公司在技術儲備上仍保持領先,2017年6月,它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全球 50大最聰明公司榜單,沃森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先行者也已在具體行業(yè)中運行。但IBM的服務器硬件、企業(yè)級軟件、IT咨詢等業(yè)務相互交叉滲透,加之大公司的官僚體系,這些因素都會在轉型過程中形成阻力。
坦白說,老牌技術公司需要去奮力VS的,除了市場和對手,還有自己既往的輝煌。它們正在學著適應從行業(yè)引領者變?yōu)樽陨砀母镎叩慕巧兓?。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技術業(yè),誰能一直站在舞臺中央?2017年11 月21日,騰訊盤中市值超越Facebook的新聞,瞬間就橫掃了中國的社交網(wǎng)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