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就是泡在劇場里
- 來源:《第一財經(jīng)》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工作,劇場,藝術節(jié)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06-18 17:02
舞臺上,一朵朵云長出雙腳伸出雙手,變成了“云先生”。坐在臺下的吳吟看到這一幕后流下了眼淚。
吳吟是親子劇場“小不點大視界”的劇目制作人,她經(jīng)常去國外的藝術節(jié)、劇場看親子劇,并將其中的部分劇目引進到國內(nèi)劇場?!缎⌒≡葡壬氛撬M的第一部親子劇,這是一個關于愛和相信的故事。吳吟至今都不能清楚地解釋自己當時為什么會哭,“孩子們眼里發(fā)著光,他們真的相信那就是云先生。”雖然知道舞臺上的“云先生”只是道具,但小朋友們真實的反應感動了吳吟。
泡在劇場里是吳吟的工作日常,這是3年前還未畢業(yè)的她不能想象的。從小到大,吳吟都是聰明乖巧的形象,她4歲就能聽懂小學一年級的課程,超前的學習能力使得她在19歲的時候就讀完本科。由于父母是老師,因此他們對她的期望也是能成為一名英語老師,過上穩(wěn)定、安逸的生活。
這一次,吳吟選擇了“不乖”。去劇場工作并不是毫無前兆的,在讀研二的時候,吳吟就在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的活動上認識了當時還是藝術節(jié)工作人員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覺得他們的圈子很有意思,但并沒有想過自己也會從事這份工作。”那個時候,吳吟已經(jīng)在一家還不錯的澳大利亞房地產(chǎn)公司工作。直到后來兩位創(chuàng)始人找到她并邀請她加入兒童劇事業(yè)的時候,吳吟立馬被吸引了。“我畢業(yè)早,有點優(yōu)勢,那就多嘗試一下。如果真的不適合我,再換其他工作也來得及。”抱著這種“試一試”的心態(tài),2013年她跟著團隊在烏鎮(zhèn)做了第一屆兒童藝術節(jié),從此再也沒想過離開。
當時整個團隊只有3個人,吳吟負責管理票據(jù),但說白了,就是“什么都干”。兒童藝術節(jié)期間,她在烏鎮(zhèn)北門站了兩天,向所有入場的觀眾講解觀看演出的步驟和注意事項。最終藝術節(jié)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吳吟第一次切實體會到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我們3個人做成了一件全中國沒有人做過的事。”之后,他們把這個兒童藝術節(jié)帶到上海,并在2014 年時,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個親子微劇場“小不點大視界”。
更大的成就感,則來自于自己精心挑選的兒童劇目受到小朋友的喜歡,“小朋友不會撒謊,他們說喜歡,就是真的喜歡。”《紙美人》是吳吟從英國引進的一部親子劇。在劇場內(nèi)部審片時,這部劇差點因為“形式過于簡單” 而被否決,但在吳吟的堅持下,它最終出現(xiàn)在孩子們的面前,她的理由很簡單,“我一個大人都看得這么開心,小朋友一定會喜歡。”
結果沒有讓吳吟失望。在只能容納60個小觀眾的白色帳篷里,當男主角和紙美人相遇后,整個背景由黑白變成了彩色,而當小朋友們打開入場時拿到的白色抱枕時,發(fā)現(xiàn)里面的枕芯是彩色的,現(xiàn)場瞬間變成了另一個樣子,60個孩子的笑聲充斥著整個劇場,“不需要擔心孩子能不能看懂,因為感覺是相通 的。”
在吳吟3年的工作經(jīng)歷中,這樣的時刻并不少見?,F(xiàn)在,她已不再滿足于挑選、引進劇目,而更想?yún)⑴c到親子劇的制作過程中。相比引進劇目要做的翻譯、本土落地等工作,制作劇目要復雜得多。《鵝鵝鵝》是吳吟嘗試的第一部制作劇,演職人員包括英國的演員和導演,以及中國的舞美、作曲、演員和導演,吳吟需要負責其中的協(xié)調(diào)和溝通,并把控好整部劇的制作流程。為了能獲得更多方面的意見,在這部劇還處于“半成品”狀態(tài)時,她就把它帶進了學校試演,聽取孩子們的建議。在吳吟眼里,孩子們不僅僅是觀眾,更是劇目制作者最好的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