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復制的藝術品”仍然有價值?
- 來源:藝術啟蒙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復制,藝術品,價值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2-05-07 15:09
只有幾百幅的世界名作
杜尚的《泉》本身不完全是由藝術家親手制作的,但把小便池搬進博物館的“創(chuàng)意”確實是他第一個想出來的。其實,藝術作品的“原型”或“原版”由藝術家創(chuàng)作這一傳統(tǒng),早在數(shù)百年前就開始了。
除了繪畫、雕塑等藝術手段,很多藝術家還喜歡把版畫作為表達自己情感的載體。雖然版畫就像制版印刷一樣,用一塊版可以復制出很多版畫作品,但它們依舊被認為是藝術家的原創(chuàng)作品。這是因為,決定畫面是什么主題以及如何表現(xiàn)這些主題的人仍是藝術家本人。
《神奈川沖浪里》是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創(chuàng)作的木刻版畫,出版于1831年至1833年間,是《富岳三十六景》版畫作品之一。該畫以富士山為背景,描繪了神奈川外海的巨浪沖擊著漁船,船工們?yōu)榱松娑範幍膱D像。
沒有打印機如何復制藝術品
看過詳細的制作步驟之后,再看這幅作品的感受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你有機會去畫展上欣賞浮世繪的真跡,肯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驚喜。其實,浮世繪只是版畫藝術的一種風格,在中國還有年畫,在歐洲還有銅版畫,它們之間究竟如何區(qū)分也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下期我們再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