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本能地被光吸引
- 來源:安邸AD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本能,光,吸引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4-12-13 20:07
人總是很容易因為習慣而忽略,就像光之于我們的生活。一旦開始思考,你就會意識到照明設計對我們體驗世界的方式至關重要:昏暗的路燈會讓你對馬路的安全性產(chǎn)生警醒,狹小的角落可能因為一盞舒適的落地燈而成為你忙碌后的放空地……當我們走進邁克爾?阿納斯塔西德(Michael Anastassiades)的世界后,還會有更多的觸動。
“可以說,我的職業(yè)生涯非常曲折。”盡管如今的Michael被譽為產(chǎn)品設計界的“光之詩人”,但是他的奮斗史并非一帆風順,他甚至經(jīng)歷過窮困潦倒、沒有方向的迷茫時刻。我們在他位于倫敦的工作室里聊了許久,試圖抽絲剝繭這位炙手可熱的設計師的內(nèi)心世界。
在非洲度過人生的頭幾年之后, 他隨父母在塞浦路斯定居,直到高中畢業(yè)并服完兵役。自會說話起,他的手里就一直拿著鉛筆,在家鄉(xiāng)的小島上,每當有一個年長的人愿意招呼他時,他就會把鉛筆和白紙一起遞上并禮貌地說:“請把你的想法畫在這里。”在寧靜的家鄉(xiāng),當Michael第一次走進建筑師Neoptolemos Michaelides的家時,光線剛好在不同的空間里慢慢移動。他的父親抱怨說一切都太暗了,但Neoptolemos輕聲回答:“白天和黑夜的存在是有原因的,我們不應該試圖把一個變成另一個。”在Michael心里,這句話是他成為照明設計師的原因。Neoptolemos如同導師般,打開了他對建筑、設計和視覺藝術的視野。
于是,他決定來英國,先在帝國理工學習土木工程,隨后在皇家藝術學院學習工業(yè)設計,并在1994年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同名工作室。“我試著找工作,每當我敲門,他們都會說你自己創(chuàng)業(yè)會更好,你的想法很有趣,但與我們所做的事情并不吻合??偟膩碚f,我質(zhì)疑設計本身,在皇家藝術學院接受的兩年教育不足以教會我設計應該是什么。”與其說是工作室,其實更像一個研究平臺,初出茅廬的Michael開始了設計師的職業(yè)生涯,跌跌撞撞。
“一個產(chǎn)品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為了找到答案,他做了很多批判性的設計,2001年的“社交和反社交燈”便是一個典型。社交燈需要聲音來激活它,而反社交燈只會在沉默的情況下照亮,語音、環(huán)境聲或是噪聲都會使其變暗并最終關閉。愉快的談話和孤獨的閱讀是兩種燈光的理想環(huán)境,兩組互為對照的產(chǎn)品探索了人與產(chǎn)品之間的關系,如同伴侶,在你真正從它那里得到回報之前,必須先尊重它的行為準則。
Michael通過設計的所有物品來提出問題,但并未真正地找到答案,盡管他的不少作品在美術館展出。“當我意識到自己體驗設計的方式缺少了一些東西時,我對工業(yè)生產(chǎn)產(chǎn)生了真正的興趣,我覺得必須去探索這種需求。”于是,他開始敲開不同制造商的大門,但并未有人愿意敞開大門。2007年,Michael推出了自己設計的作品并開始出售,看看設計究竟會把他帶到哪里。幾年后,事情開始有了變化,品牌和制造商開始關注到這位自立門戶的設計師。第一個來問的便是Flos。2013年,String橫空出世,幾乎橫掃各類產(chǎn)品設計的年度榜單。
一盞帶有超長電線的燈可以自行組合,在空間中創(chuàng)造出獨屬于自己的景觀。String將創(chuàng)造力交還給使用者,讓我們以一種不同的方式看待燈本身。而緊接其后的IC Lights有著一種全新的互動和體驗,它的設計靈感來自雜耍表演。“我記得看過一部短片,講述的是雜耍表演者托尼?鄧肯(Tony Duncan)在手掌中滾動一組球體,然后讓它們停留在手臂上。有時,球體似乎在他的手指邊緣完全靜止,但仔細觀察時,你才能看到它們在旋轉(zhuǎn)以達到平衡。很偶然的,我還發(fā)現(xiàn)了PaulCinquevalli的一些老照片,它們捕捉到了雜耍藝術中的那些奇妙瞬間。”事實上,IC Lights一開始是Michael為自己開發(fā)的產(chǎn)品。當時Flos的掌門人在看到IC Lights的構想后,向他發(fā)出了誠摯的邀請。“我理解他為什么要為Flos拿下這款產(chǎn)品,實際上它是我在照明設計上一個很好的詮釋,它捕捉到整個過程,或者說,是我作為一名照明設計師在一個特定產(chǎn)品中的價值觀。”首先是形式的熟悉度。人類不自覺地被太陽吸引、崇拜月亮,球體在形式上的熟悉度讓人感到舒適,這意味著產(chǎn)品本身已經(jīng)開始與觀眾對話。其次是形式的純粹性,用黃銅桿件支撐球體,摒棄所有繁復的元素。這種完美平衡的優(yōu)雅中透著莫名的興奮和焦慮,默默勾起人的好奇心。
平衡是Michael人生中重要的關鍵詞,無論是在他成名前,瑜伽練習帶給他的踏實感和經(jīng)濟收入,還是推出自己的同名品牌后那些充滿古典意蘊的燈具作品,你永遠都能捕捉到那種微妙的平衡,神秘和優(yōu)雅被包裹在一種“蠢蠢欲動”里。IC Lights的發(fā)光球體與支撐它的金屬桿件形成了一種張力,偶然的對稱性甚至欺騙了人的雙眼,讓觀察者對球體的大小和彼此之間的距離產(chǎn)生錯覺。“球體就在那里,你不知道它是如何被支撐的,它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滾落,因此你會有些興奮,也有些焦慮。你總是會擔心它什么時候滾落,但它永遠不會。”
在2013年首次亮相后,IC Lights在次年正式官宣投產(chǎn)。迄今為止,它依然是Flos目錄上的暢銷品,有無數(shù)的抄襲和仿制品。“每個人都試圖擁有自己的IC Lights,有時你必須哲學地看待抄襲和仿制,并把它們看作一種贊美,這證明了它真的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十年過去,這些燈與光感動了很多人,作為世界上最暢銷的燈具之一,它的流行與廣受好評值得被慶祝和銘記。我們不得不承認,Michael是懂得工業(yè)制造和流行密碼的。
不僅是IC Lights,纖細的Captain Flint、夢幻的Copycat、動態(tài)的Arrangements、藝術的Overlap、理性的Coordinates、幽默的Coordinates……很難說,他和Flos究竟誰成就了誰,而這些產(chǎn)品一直炙手可熱,暢銷至今。
“人類本能地被光吸引,無論是人工的,還是自然的。”對Michael來說,照明設計是一種不斷的練習,幫助他真正理解光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方式。并不是要去模仿,而是試圖將人體驗到光的神奇時刻納入設計,在日復一日的使用中,被喚起、被觸動。當然,他的工作也絕不局限于照明設計,他致力于設計和藝術的交叉,制作出嚴謹、有趣、純粹、抽象、細致入微又令人回味的作品。“我不喜歡產(chǎn)品中有太多的視覺信息。所以我總是試圖消除所有的復雜層次,避免它們在視覺上產(chǎn)生‘噪聲’。”當涉及產(chǎn)品的美學方面時,Michael試圖專注于物體背后的想法。
2020年,他在家鄉(xiāng)的NiMac現(xiàn)代美術館舉辦了名為“Things that Go Together”的個展。“我認為停下來回顧一下自己的工作十分重要。我們總是在展望下一件事,下一件作品,認為它們會比前一個更好。我們從不停下來回顧已經(jīng)創(chuàng)造的東西——或者至少不經(jīng)常這樣做。當?shù)玫竭@個機會時,那是一個可怕的時刻,你會突然覺得自己被別人評估,我想最終我們害怕自我批評。”有意思的是,職業(yè)生涯跌宕起伏的Michael,似乎總是很輕易就能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在他看來,設計師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是努力保持新鮮感,努力保持客觀性。“你要做的事是留出距離,這是不變的訣竅。倉促行事可能會是你犯下的最大錯誤。作為設計師,我對‘和諧’這個說法持保留態(tài)度,我不認為這是創(chuàng)造力的積極面,你需要給人們一個驚喜,如果事情進展太過順利,那就是錯誤的成就。”
如今,Michael依然對石頭著迷,并且持續(xù)這份愛好和收藏,甚至會從eBay拍來喜歡的石頭。這始于他在童年時期對于撿東西的癡迷,無論走到哪里,他似乎總是很容易從自然界“偷東西”。“就在那兒!我總是對大自然這位天然設計師的角色著迷。”就像對于光,他有自己的深刻理解,才有了獨一無二的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