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更智能,攝影師的思考也更重要——我的亞冬會攝影心得
- 來源:攝影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智能,攝影師,思考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4-18 16:17
攝影并文/ 魏征
2025 年,哈爾濱迎來了第二次承辦亞洲冬季運動會的機會,上一屆還是 1996 年的第三屆亞冬會。與以往不同的是,本屆亞冬會申辦到開幕僅用了大約 18 個月時間,這對于一個如此龐大的綜合性賽事來說,顯然是極大的挑戰(zhàn)。從冰雪場地建設、運動員組織、賽事運行到媒體保障、交通餐飲服務等各個方面,所有的籌備工作都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幸運的是,得益于高效的組織與團隊合作,賽事最終成功閉幕,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對于攝影師來說,冬季運動會本身的寒冷氣候便是一大考驗。特別是身體與設備的耐寒性方面,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本屆比賽,冰上項目在哈爾濱市區(qū)舉行,雪上項目則在 300 公里外的亞布力賽區(qū)。盡管兩個賽區(qū)之間距離較遠,但高鐵的便捷通行解決了媒體同行跨賽區(qū)采訪的交通問題。而賽程的緊湊與時間安排,也考驗了攝影師的綜合能力。為了確保不錯過精彩的比賽,熟悉賽事、交通與時間規(guī)劃變得至關重要。
專業(yè)與信任的選擇
本屆亞冬會,我使用了全套索尼設備來進行拍攝。在去年春節(jié)后舉行的第 14 屆全國冬季運動會上,我就已經(jīng)使用了當時剛發(fā)布不到三個月的索尼 α9 Ⅲ,相機在 -26℃ 的低溫環(huán)境下展現(xiàn)出良好的穩(wěn)定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經(jīng)過一年多的使用,我對 α9 Ⅲ 的信心更足了。
索尼的 α1 II 在去年年底發(fā)布,其搭載的 5010 萬高像素和高速對焦性能讓我倍感期待。它的快速連拍功能使我能夠在亞冬會中快速捕捉到許多精彩瞬間。因此,這次拍攝我決定使用三臺相機完成任務——兩臺 α9 Ⅲ 和一臺 α1 II。鏡頭方面,除了常規(guī)的大三元鏡頭,我還特意攜帶了一支 FE 135mm F1.8 GM定焦鏡頭,這款鏡頭在冰球拍攝時非常實用,特別適合在場外玻璃后面拍攝比賽,同時大光圈可以幫助虛化背景,更好地突出運動員。
長焦鏡頭對于拍攝體育賽事尤其重要,所以我使用了 FE300mm F2.8 GM OSS 和 FE 400mm F2.8 GM OSS 鏡頭。此外,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還帶上了 1.4 倍增距鏡和一支小型 HVL-F46RM 閃光燈。盡管體育比賽中通常不允許使用閃光燈,但在一些特殊場合如頒獎環(huán)節(jié),HVL-F46RM 小巧的閃光燈能夠彌補光線不足的問題,而它輕便的體積不會給我?guī)碡摀?/p>
合理安排,專注捕捉精彩和經(jīng)典
在本屆亞冬會的拍攝中,我與同事們有明確分工,我負責哈爾濱賽區(qū)的冰上項目,從開幕式一直到閉幕式,包括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和冰球等項目。針對不同的賽事,我選擇了不同的設備,以期最大化發(fā)揮相機的優(yōu)勢。
例如,短道速滑和冰球這類高速、突發(fā)情況多、不可預測性強的項目,我首選 α9 Ⅲ。其每秒 120 張的連拍速度、預拍攝功能以及人物識別系統(tǒng),能幫助我不遺漏任何關鍵瞬間。與單反相機時代的連拍方式不同,α9 Ⅲ 的高速連拍能夠捕捉多個瞬間,甚至在快速運動中也能剖析出最完美的一張。
而在花樣滑冰的拍攝中,我更偏好 α1 II,因為它具有更高的像素和更細膩的畫質。在捕捉花樣滑冰運動員華麗服飾的細節(jié)、人物的情感表達以及舞蹈姿態(tài)時,α1 II 的高像素優(yōu)勢能呈現(xiàn)出更多的細節(jié)和層次感。
通過合理選擇相機,我能在不同的拍攝需求下輕松應對,并最大化地發(fā)揮設備的優(yōu)點。
科技與攝影師的共同成長
本屆亞冬會,賽程安排緊湊。在這樣的高強度工作環(huán)境中,我對 α1 II 的小巧的雙電池充電器充滿感激,它能同時為兩塊電池充電,使得我設備的電量始終處于“飽滿”狀態(tài)。使用 FE300mm F2.8 GM OSS 鏡頭時,輕便的設計讓我在拍攝時不會感到沉重,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和拍攝的過程中,設備的輕盈性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
然而,回顧整個亞冬會的拍攝經(jīng)歷,我對相機的思考也有所變化。隨著相機技術不斷進步,攝影師的依賴性也在增加?,F(xiàn)代相機能幫助我們捕捉更多瞬間,但相機并不是萬能的,它只是一種工具。在這些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更應該反思自己作為攝影師的責任與提升。相機幫我們實現(xiàn)創(chuàng)作意圖,但最終的攝影作品仍然來源于攝影師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因此,從自身做起,不斷提升自己的攝影眼光與創(chuàng)作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