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夢”助力“中國夢”
- 來源:基礎教育(教學)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教育,發(fā)展,潮流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6-07 15:19
中國海洋大學胡樂樂
近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全國政協(xié)教育界別聯(lián)組會議上回應政協(xié)委員的提問時,用四個詞表明自己心中的“中國教育夢”: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他說:“我們教育的孩子應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成為能夠適應21世紀世界發(fā)展潮流需要的有用人才。”
去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把實現(xiàn)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定義為“中國夢”。毫無疑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非常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而要實現(xiàn)“中國夢”,顯然離不開教育的助力。沒有眾多人才的培育,“中國夢”的實現(xiàn)就會失去智力資源的強力支撐。
袁部長提出“中國教育夢”不僅是非常及時的、合適的,而且也是雄心勃勃的—說“非常及時、合適”,是因為緊接著“中國夢”后提出,并且深具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兼有的教育思想;說“雄心勃勃”,是因為充滿無限壯志豪情,振奮人心。
“有教無類”,意味著所有適齡兒童都能上學—無論出身如何,也無論身心是否康健,只要年滿6周歲,國家都會竭盡全力給孩子提供免費的、有質量的義務教育。“因材施教”,意味著每個受教育者都能在教師悉心呵護之下,根據(jù)自己的天資和特長茁壯成長。“終身學習”,意味著人人“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型社會中通過學習不斷發(fā)展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人人成才”,意味著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接受教育,追逐自己的理想,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見,“中國教育夢”的確非常給力,值得我們一起夢想,攜手努力實現(xiàn)。
要實現(xiàn)“中國夢”,就需要綜合性的教育改革。一方面,繼續(xù)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制訂并落實宏觀的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全力推進教育均衡發(fā)展,讓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國家設定的基本標準,讓孩子們都能在書聲瑯瑯中接受國家法定的義務教育。另一方面,幼兒園升小學、小學升中學、中學升大學的招生錄取制度必須公平公正,每一個學生都不享有超越法律所規(guī)定的“拼爹”特權—義務教育必須堅持就近入學。
總而言之,“中國教育夢”是“中國夢”在教育領域內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既有提法一脈相承的。我們相信,袁部長所提出的“中國教育夢”,不僅是他作為全國教育主管行政部門的領導對中國的個人“教育夢”,更是全國人民共同的“教育夢”?,F(xiàn)在,我們的教育夢已經有了,接下來就應該通過堅持不懈的改革,排除萬難,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逐步實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