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演員之群眾慣性
- 來源:上海采風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群眾,演員,慣性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6-28 16:58
童孟侯
王寶強現(xiàn)在是著名演員了,可當年他連群眾演員都夠不著,只能在北京電影制片廠門口蹲著,力爭當個群演,渴望副導演出來喊:今天要20個群眾演員,上車吧,一、二、三、四……夠了夠了——那場景就跟驢馬店似的。終于有一天,王寶強這匹“驢”被牽走,因為他給副導演加演了一段武打,8歲時他在少林寺練過,其他群眾演員哪兒會甩胳膊踢腿?副導演覺得這小子還有兩下子——倘若覺得這小子只有一下子,王寶強便沒了今天!
從群眾演員的大池子冒出腦袋來的,除了王寶強還有一女生叫馮小陽,也在那地兒蹲過,黑龍江人,畢業(yè)于黑龍江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表演專業(yè)。就算她是美人坯子,就算她是大學生,畢業(yè)了還不是從群眾演員的“蹲功”開始練起?直到2016年參加重慶《謝謝你來了》欄目,直到2018年參演古裝愛情劇《媚者無疆》,小陽小姐才“脫離群眾”。
其實大家伙兒心里都跟明鏡似的:王寶強和馮小陽是個例,怎么都是鳳毛麟角!可是眼下,北京電影制片廠門前的小樹林里,還有很多不服氣的人等著,挎著編織袋,帶著草席,夾著被褥,天晴就睡小樹林,下雨就到地下通道蜷縮。干嗎這樣執(zhí)著呢?還不是因為有人在前面“領舞”:當年哪,寶強哥也跟我們一樣蹲這兒,瞧瞧他,不是當了正式演員?不是當了主角?不是當了導演?還拍了電影《八角籠中》。
說出來還真叫人覺著是吹牛皮:橫店影視基地有50000多畝土地,平時有成百上千個劇組在這兒同時拍攝。那么群眾演員有多少呢?20萬。不是2萬,其實2萬人就擠得密密麻麻了!
最近,橫店變身“豎店”,以前這里都是拍長長的電視劇的,如今更多的是微短劇。2025年第一季度,這里每個禮拜就要來四五十個微短劇劇組,橫店忙得不亦樂乎,趕快建造短劇虛擬棚。鐵打的群演,流水的劇組,一個劇組拍完走人,剪片子去了,20萬群眾演員巋然不動,他們是影視基地的“基本群眾”。劇組來橫店拍戲,自己甭帶群演,這地兒美女帥哥遍地,一招手一個連一個營,特省事兒。橫店影視城有個像模像樣的公會(不是工會),平均每天有10 0多人來辦理演員證:您是年輕人吧,您滿18歲了吧,身體和精神都沒什么毛病吧?那成,您哪,就是演員了。啪啦,一個章子蓋下去了!鄉(xiāng)下的老媽給一個群演打來電話:你在哪里呢?干啥活?兒子大聲嚷嚷:我在浙江橫店呢,我在拍電影!老媽放下手機自豪得不得了,逢人就講:我兒子在拍電影,橫店那地方就是橫!
2015年,導演爾冬升拍了一部電影叫《我是路人甲》,說的就是橫店漂流的故事,主角就從橫店的群眾演員中挑,電影中的名字就是演員的真名。袁詠儀、方中信、林更新幾個大牌明星反而在“路人甲”中當了陪襯:喂喂,排后邊兒去,去當路人B、路人C、路人D……
管群眾演員的人叫“ 群頭”,群眾演員都要想著法子和他套近乎,敬個煙啊,喝罐啤酒啊,因為一旦被“群頭”選中,拍一小時就是十多塊錢,有時候一天收入幾百元也是有的(一天拍12個小時乃家常便飯),特實誠。如果和“群頭”混成了哥們兒,機會就會陡然大增,“群頭”就會給導演推薦某群眾演員去拍裸露,拍吻戲,拍挨打挨罵,拍披麻戴孝,拍僵直的尸體,拍中槍倒下……拍一次就要幾百元錢了(當然,“群頭”是要抽頭的)。
還有,有的群眾演員就盼著能在片子里說上幾句臺詞,哪怕“中槍”之后像公雞那么喔喔叫幾聲也是心滿意足的。片子播放了,他就跟親朋說:這個大聲嚷嚷的就是我!看見了嗎?
當然,不去拜托“群頭”,不和“群頭”親熱,他就只能“莫言”。一個群眾演員在橫店的生活成本是3000塊,要吃要喝要租房。普通的群演從早上6點拍到晚上6點,一般能有兩百多元的收入(超時每小時加5元);特殊群演就不止兩百多元,超過時間每小時要加10元。哦喲,還有“特殊群演”這一層?您可別小看群眾演員,那可是難得的起跑線,那可是上山的第一臺階兒。劉曉慶挺著名吧?后來犯了法被捕入獄,放出來之后身無分文,舉目無親,上哪兒去?當群眾演員去唄,她給女一號端茶倒水,低著腦袋演丫頭片子——這叫從頭再來,這叫等著咸魚翻身!
和群眾演員對應的是不是“領銜演員”?我拿不準。我們暫且把男一號女一號算作“領銜演員”,實際演繹時還真是那樣:整個劇組萬事俱備,獨等男一號女一號從另外一個劇組趕過來,他們一到,全場皆活:各部門準備!Action!就像公司開會,董事長總經(jīng)理不到,開了會也是“白開水”。扮演軍長的陳建斌來了,他咬著牙只說了兩個字:進攻!穿著軍服的群眾演員就殺將出去,漫山遍野地喊:殺呀!沖??!陳建斌不用沖鋒,只要在望遠鏡里裝模作樣地掃來掃去就成,哪怕鏡頭蓋沒掀開都不礙事兒,他是“領銜演員”嘛。
我數(shù)次到橫店影視基地探班,因為我和管化妝、服裝和道具的黃麗華夫婦是好朋友,《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他們參與拍攝的。我看見坐在影視城街邊的已經(jīng)換罷古裝的群眾演員,一個個呆若木雞、兩眼空洞,看得出腦子都不轉(zhuǎn),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忽然有副導演過來喊一聲:領盒飯去!這堆群眾演員一個激靈就四散而去,就像黑壓壓的一大片蝗蟲撲向稻田麥穗。
我呆呆地想:20萬人同時吃盒飯需要多大的一個廚房???需要多大的一口鍋???需要排隊排多長時間啊?這當口跟群眾演員研討什么素質(zhì)問題似乎有些奢侈了,大家都搶盒飯去,難道等20萬人都吃完了他才吃,才叫有素質(zhì)?
我問過橫店足浴按摩店的服務員:你們見過影視大牌明星嗎?回答是:一天到晚見,滿大街都是,都懶得見,這里連狗仔隊都沒有,誰要偷拍他們???我又問:你們的足浴生意好嗎?回答是:太好了,明星演戲演累了就到我們店里來,一邊洗腳按摩,一邊拿著本子背臺詞。他們不睬我們,我們也不睬他們。啥?叫他們簽名留念?誰稀罕呢!
我問過橫店的多家攝影錄像器材店的老板:你們把店開在這種偏僻的地方,有生意嗎?回答是:生意非常好,劇組來買東西或者來修東西,從來不講價。拍個電影幾千萬幾個億,幾萬塊的器材算什么?什么是群眾演員?是不是他們本來是群眾現(xiàn)在來當演員?或者他們本來是演員現(xiàn)在來當群眾?群演們一起喝酒猜拳時還是挺牛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反正老子拍一天你得給我發(fā)一天的勞務費!
其實,群演都是最底層的打工人,只有當“群頭”需要時,他們才會有一點“群眾呼聲”。這就是群眾演員之群眾慣性,他們樂此不疲,默默支撐著中國的影視事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