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一個講道德的市場嗎
- 來源:《第一財經(jīng)》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市場,道德,資本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06-14 20:51
資本市場應該有道德嗎?現(xiàn)在這很可能是個敏感話題。但我懷疑它根本不是問題。
這個話題是由中國某個以幼兒園為主業(yè)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最近爆出了一些不良事件,在美國市場股價暴跌后又出現(xiàn)暴漲而引出的。很多人因為這家“不道德”的公司股價反彈而詛咒資本市場,認為它就是不道德的溫床。
應該怎么看待這種認知呢?從理論上說,這有點像用跳高運動員的成績來衡量跳遠運動員—不在一個維度上,所以這種評價有點無從說起。
評價一個市場,我們最好用是否“有效”這個標準。做到市場有效,最關鍵的要素是它是否足夠大,另外交易成本是否足夠低。
扯謊和強買強賣的確是不道德的行為,但是市場監(jiān)管者和參與者懲罰這類行為并不是因為它不道德;同樣,如果把自己的資產(chǎn)無償送給別人從世俗來看其實是一種美德,但市場監(jiān)管者和參與者同樣會懲罰這種行為,因為它影響了市場的有效性。
更絕對一點,只有社會人的行為才需要用美德或者不道德來評價,公司根本用不上這些標簽。
也許我們不要那么古板,按照新的經(jīng)濟學理論,我們應該把人性維度加到對市場的評價中去。即便這樣,對市場加以道德評價,也不公平。
實際上,市場如何如何只是一種俗稱,而真正起作用的是市場上的參與者,他們用自己的投資作為質(zhì)押來投票,充分表達意見。
當然,輿論也是廣泛意義下市場的一部分,輿論參與者也在參與這個市場。但是由于只動嘴的人付出的成本只是時間,而真正的押注者付出的除了時間還有金錢,所以市場規(guī)則認為,押注者的發(fā)言權(quán)更大,他們更有資格決定懲罰或者獎勵誰。這類似于賭場上押得多就贏得多。這是公平的。如果輿論參與者要獲取更大的意見表達權(quán),一種選擇是為了成為VIP而買票,也就是付錢。
一般狀態(tài)下,道德市場論者是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只有在極端情況下他們才會占上風。比如市場被認為有可能崩潰的時候,你還記得2008年嗎?道德派占了上風,在他們的要求下,市場管理者動用強權(quán)來懲罰那些做空的“壞蛋”。而這么做是有代價的—通常是撕毀已有的契約。
為了大家好,道德論者占上風的時候還是越少越好。
另外,你知道那些成功的投資者有什么秘訣嗎?其中之一就是投資那些曾經(jīng)被認為有道德污點的公司(我并不是說,前邊提到的那家以幼兒園為主業(yè)的公司屬于此類)。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被認為有這種污點的公司有可能在市場上便宜的價格賣出,而這件“缺德事”并不會影響公司長遠的運營狀況。
沃倫·巴菲特投資的運通公司就有過這種狀況,它曾經(jīng)因為牽扯到一樁詐騙事件中而面臨股價危機,但后來運通公司運營得很好,巴菲特也因此賺了不少錢。
中國內(nèi)地市場也類似,你還記得曾經(jīng)被三聚氰胺牽扯的公司嗎?當時兩個最大的乳業(yè)公司也牽扯其中。如果一位投資者在那個階段投資了這兩家公司,這些年他的投資收益將很不錯。起碼比投資那家未涉及案件的乳業(yè)上市公司的收益要好很多。這里還有一個程序性的東西可以和大家分享。
那就是很多市場并不像中國內(nèi)地資本市場有漲跌停板制度。所以很多出了問題的公司的股價在問題暴露出來之后會出現(xiàn)劇烈下跌,然后出現(xiàn)一定的反彈,然后再下跌……就像物理實驗里一個阻尼狀態(tài)的彈性小球一樣。這種現(xiàn)象說明市場對信息的反應往往是錯誤(過度)的,但這樣的錯誤并不是道德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