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有精氣神的學校
- 來源:北京支部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學校,北京,精氣神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2-03-25 11:40
“放學了,媽媽帶著妹妹來接我,看著我和同學高興地從學校走出來,看著北京五中通州校區(qū)高大的校門,妹妹說長大了她也要到這里上學。”一名北京五中通州校區(qū)的學生在作文中寫道。
北京五中通州校區(qū)是城市副中心引進建設的優(yōu)質資源學校,建校4年來,學校蓬勃發(fā)展,成為許多孩子們向往的學校。
“北京五中通州校區(qū)傳承北京五中的文化與精神,辦有精氣神的學校,塑造有精氣神的教師,把成就每一名學生作為辦學理念,讓通州的孩子能夠共享北京五中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北京五中通州校區(qū)黨總支書記、校長陳宇說。
五育并舉建平臺
北京五中通州校區(qū)的初中學生多是農村學生,小時候沒有受到過藝術方面的教育,幾乎都是零起點。
學校為學生開設了形體課,讓每個孩子都接受舞蹈訓練,并成立了學校舞蹈社團,讓零基礎的學生通過訓練也能登上舞臺。舞蹈教師高雅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她的舞蹈課充滿活力,充滿歡樂。她關愛每個學生,耐心細致地幫助學生學會每一個動作。在老師的帶領下,學校舞蹈社團定期活動,并創(chuàng)作了舞蹈《運河悠悠》,參加了市、區(qū)藝術節(jié)的比賽,獲得了北京市藝術節(jié)金獎。
《運河悠悠》是以運河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舞蹈,體現(xiàn)了孩子們對運河文化的理解、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在訓練中,高老師和學生交流溝通,她把人比喻為河水,時而洶涌澎湃,時而涓涓細流。為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運河文化,高老師帶著學生一起觀看通州漕運的紀錄片。水的靈動通過高老師的示范和自創(chuàng)道具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呈現(xiàn)。排練中,有個學生的動作總是不夠準確,高老師就耐心地糾正。臺下的認真訓練,換來的是舞臺上的絢爛綻放,學生們以優(yōu)美的舞姿,生動展現(xiàn)了《運河悠悠》的主題。
學校還為學生們提供了豐富的選修課程和社團活動,開設了國學鑒賞、音樂欣賞、編程、籃球等課程。學校積極推進課程的開發(fā),建立起豐富的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需求。“五育并舉,促進每個學生全面健康成長,這是學校育人的方向,只要學生有興趣,我們就想盡一切辦法為學生搭建平臺。”陳宇說。
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今天老師沒留作業(yè),讓我們自主規(guī)劃課余生活。”剛一放學,初一年級的學生樂樂就向家長報告了這個好消息。在“雙減”政策下,北京五中通州校區(qū)實行了減少學生作業(yè)的舉措,提出每周二設定為自主作業(yè)日,學生自主安排課后時間。
雖然沒有硬性的家庭作業(yè),但是老師會引導學生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每日新聞播報’現(xiàn)在開始,今天播報的主要內容有……”這是初二(七)班學生在語文課前進行自主作業(yè)展示。學校實行無作業(yè)日后,老師和學生們就共同制定了語文自主作業(yè)——課前五分鐘“每日新聞播報”,學生們自主觀看《新聞聯(lián)播》、閱讀《人民日報》,摘抄國內外重點時事新聞,整理編寫新聞稿。
“這種自主作業(yè),我們都特別喜歡,不再覺得作業(yè)是負擔,也讓我們更加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校園、家庭和社會。”學生小張說。
“雙減”政策出臺后,學校黨總支組織干部、黨員、教職工開展學習、研討,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學校黨總支帶領老師探討作業(yè)的多樣性、豐富性,把減負提質落實到每節(jié)課上;課后時間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指導學生完成部分作業(yè);初三年級開設晚自習,學校給學生提供晚餐,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讓教師有職業(yè)幸福感
“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多表揚孩子,因為表揚可以瞬間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2022年1月初,臨近期末,在青年教師沙龍活動中,朱老師分享了激勵學生的方法和經驗。
在活動中,幾位青年教師談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采取的辦法和課后的總結反思。陳宇和學校黨總支委員一邊傾聽,一邊參與討論。“上好課是教師最大的幸福。”陳宇說,“讓教師有職業(yè)幸福感,就要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學校黨總支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比如,定期組織青年教師沙龍,為他們解疑釋惑,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牛瑤老師第一次教初三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經驗不足。學校給牛老師安排了帶教老師,每周二牛老師都會到北京五中初中部聽帶教老師的授課,并同帶教老師一起備課。在帶教老師的悉心指導下,牛老師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進步,她所教授的班級中考成績優(yōu)秀。參加青年教師沙龍時,牛老師談了自己的成長歷程:“我非常珍惜向帶教老師學習的機會,從帶教老師身上我學習到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讓我的教學水平上了一個臺階。”
學校依托北京五中教育集團和高校資源,加強對教師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走進北京五中聽課、備課,拜師學藝,還可以到北京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課程。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每位教師的學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學校教師代表通州區(qū)參加一年一度的北京市“啟航杯”教師競賽,每次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