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小婕子伦流澡到高潮视频,无码成人aaaaa毛片,性少妇japanesexxxx,山外人精品影院

漢語運動事件的詞匯化模式——以“跑”類動詞為例

  • 來源:學術視界
  • 關鍵字:運動事件,衛(wèi)星框架語言,動詞框架語言
  • 發(fā)布時間:2023-09-15 15:42

  張津津

 ?。ū本┱Z言大學 北京 277500)

  摘 要:Talmy 將語言分為衛(wèi)星框架語言和動詞框架語言,并認為漢語屬于衛(wèi)星框架語言。但漢語的類型所屬一直存在爭議。本文以漢語中“跑”類動詞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詞匯化模式,探究其類型所屬。研究發(fā)現,一半的詞匯符合衛(wèi)星框架語言的構詞方式,但幾乎所有詞匯符合動詞框架語言的語義特點。因此,本研究認為漢語中“跑”類動詞屬于衛(wèi)星框架和動詞框架兼有語言。

  關鍵詞:運動事件;衛(wèi)星框架語言;動詞框架語言

  中圖分類號:H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832-9317(2022)02-0073-03

  本文鏈接:https://www.oc-press.com/HA-02-073.html

  引言

  Talmy(1991) 提出運動事件詞化類型理論, 并根據運動事件中動詞詞匯化的差異把語言分為動詞框架語言(Verb-framed Languages)和衛(wèi)星框架語言 (Satellite-framed Languages)。他認為印歐語言和漢語屬于衛(wèi)星框架語言,其表達形式為:“運動+ 方式”。

  比如中文中的“跑入”,“走進”“落下”等詞,英語中的“run into” “fall down”。衛(wèi)星框架語言的構成方式為動詞加封閉詞匯,且大多數封閉詞匯為介詞。在這類詞中,動詞為中心詞匯,而封閉詞匯充當小品詞的功能,所以這類詞被稱為衛(wèi)星框架語言。動詞框架語言的表現形式為“運動+ 路徑”。西班牙語、拉丁系語言、日語以及韓語都傾向于用后一個詞來表達路徑,所以屬于動詞框架語言?,F有學者對“漢語屬于衛(wèi)星框架語言”這一結論提出疑問,并認為漢語屬于動詞框架語言(Tai,2003)、均等框架語言(Slobin, 2004)等。由于漢語在表達運動事件的不同成分時使用不同語言手段(賈紅霞、李福印,2018),本研究選取現代漢語詞典中“跑”類動詞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詞匯化模式進行分析,類型所屬進行探究。

  一、文獻綜述

  本研究的文獻綜述主要包括漢語類型和漢語詞匯化兩個層面的研究。

 ?。ㄒ唬h語類型

  對于漢語運動事件詞匯的類型,不同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Talmy(1991)將世界上的語言分為動詞框架語言和衛(wèi)星框架語言。他認為漢語同印歐語言屬于衛(wèi)星框架語言,其運動事件表達形式為“運動+ 方式”。 Talmy 提出漢語運動事件的構成方式為“動詞+ 小品詞”。比如“飄進”一詞,“飄”表示運動的方式,而“進” 是前一個動詞的補足語充當小品詞的功能。但有學者對此結論提出了質疑。Tai(2003)提出漢語屬于動詞框架語言。他認為第二個動詞表達了運動事件的路徑而不是方式,顯然第二個動詞比一個動詞更為凸顯、重要。比如,我們可以說“氣球進房屋”而不可以說“氣球飄房屋”。Slobin(2004) 認為漢語屬于第三種類型— “均等框架類型”(Equipollently-framed Languages)。他提出漢語運動事件中兩個詞匯地位相等,分別表達運動事件的運動和路徑。還有研究者提出漢語既不屬于典型的衛(wèi)星框架語言,也不屬于典型的動詞框架語言,而是屬于衛(wèi)星框架和動詞框架兼有語言(唐曉磊, 2008)。闞哲華(2010)認為漢語兼有衛(wèi)星框架和動詞框架語言的特征,屬于介于二者之間的廣義上的均等框架語言。

  綜上所述,不同的研究對于漢語運動事件的類型有不同的觀點。通過不同研究提出漢語類型所屬顯示了其構成形式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 二) 詞匯化

  詞匯化的探究分為共時和歷時兩個層面。共時是指概念要素進入詞的詞義結構之中( 蔣紹愚,2007);而歷時指將大于詞的語言單位凝固成詞的過程( 史文磊,2014)。還有研究提出共時是指詞匯如何進行編碼和表達的形式;共時是指句法組合如何形成詞匯單位(賈紅霞、李福印,2018)。本研究將從共時層面探究“跑”類動詞的詞匯化模式?,F有研究多圍繞運動事件的詞匯化展開討論。有研究比較了英漢運動事件的詞匯化模式(嚴辰松,1998;李雪,2010)。唐曉磊(2008)探究了漢語運動事件的表達特征,提出漢語屬于衛(wèi)星框架和動詞框架的兼有型語言。還有研究提出漢語運動事件詞匯化的歷時轉移是由其歷史演化及語言詞化結構的遺存所致( 史文磊,2011)。Talmy(2000) 還提出兩種詞匯化的分析模式:語義成分和表層成分的分析。在運動事件的詞匯中,語義成分和表層成分并非一一對應的關系,一個語義成分可以有單個表層成分或多個表層成分來表達。還有少數研究考察其他宏事件的詞匯化模式,例如靜態(tài)的運動事件(李福印, 2015),狀態(tài)變化事件與實現事件的關系(賈紅霞& 李福印,2018),實現事件(嚴辰松,2005)等。個別研究討論具體類動詞的詞匯化和詞匯化模式。賈紅霞和李福?。?018)討論了“抓”類動詞的詞匯化模式,余寧(2012)分析了“抓”類動詞的句法框架。

  綜上所述,大多數研究圍繞運動事件展開討論,但對于具體類動詞的詞匯化模式討論不夠深入,缺乏相關的實證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取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2002 版)中出現的”跑“類動詞作為語料來源,采用Talmy 提出的分析模式對其詞匯化模式進行探究。通過對現代漢語詞典中“跑”類動詞的詞匯化模式分析,本研究主要探討以下問題:

  1)漢語中“跑”類動詞的表層成分特點有哪些?

  2)漢語中“跑”類動詞的語義成分特點有哪些?

  3)漢語中“跑”類動詞屬于哪一種語言類型模式?

  三、“跑”類動詞分析

  (一)漢語中“跑”類動詞表層成分析

  根據Talmy 提出的位移事件詞化類型理論,將動詞分為衛(wèi)星框架語言和動詞框架語言兩種形式。其中衛(wèi)星框架語言是以“運動+ 方式”的結構構詞,且符合動詞為中心語,方式詞匯大多數為封閉詞匯且對中心語補充說明?,F代漢語詞典中符合“跑”類運動事件詞匯的動詞有27 個。本研究分析其構成方式發(fā)現符合“運動+ 路徑/ 目的”形式的詞匯有15 個,比如“奔竄”“奔逃”“奔走”“竄逃”“飛馳”“狂奔”等。剩余的14 個詞匯中屬于“運動+ 方式”的構詞方式。這類詞包括“逃奔”“逃竄”“逃跑”等詞。因此,從本文分析可以看出一半詞匯符合Talmy 所提出的衛(wèi)星框架語言表達形式,而另一半符合動詞框架語言表達形式。

 ?。ǘh語中“跑”類動詞語義成分分析

  Talmy 提出的衛(wèi)星框架語言的結構不僅符合“運動+ 方式”的構詞方式,并認為在這類詞匯中,“運動” 詞匯即動詞充當中心語,而充當“方式”的詞匯對中心語有依賴關系。他提出現代漢語屬于衛(wèi)星框架語言。但有學者認為在漢語中,表達路徑與方式的詞匯也都均為動詞,所以在這類詞匯中不符合“中心語+ 附加語” 的結構,進而提出了均等框架語言,并且認為漢語屬于均等框架語言。因此本研究考察“跑”類動詞的語義成分是否符合衛(wèi)星框架語言或動詞框架語言的語義特點。

  在27 個“跑”類動詞詞匯中,本研究認為只有“潰逃”符合“中心語+附加語”的構詞結構。其他動詞的構成方式符合動詞框架語言特點。例如“逃走”一詞在句子中“他逃走了”,“走”充當了“運動”而 “逃”充當了“方式”。但是顯然“走”不是屬于中心語。如果將句子中的“逃”刪掉,句子變成“他走了”,顯然這個句子的意思與上一句的存在較大差異,所以“逃走”一詞中顯然不符合衛(wèi)星框架語言特點。

  再比如,“沖出”一詞在句子“他沖出了家門” 中,顯然在“沖出”一詞中,“沖”屬于運動,而“出” 屬于方式。但是不符合運動為中心語,方式屬于附加語結構。如果將“出”一詞刪掉,顯然句子變成了“他沖了家門”。顯然這句話都不符合漢語語法。在漢語中可以說“他出了家門”而不會說“他沖了家門”。由此可以得出,漢語中“跑”類動詞大多數是不符合“中心語+附加語”的結構。但卻符合動詞框架語言的結構特點。因此,對“跑”類動詞的語義成分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屬于動詞框架語言。

 ?。ㄈ┯⒄Z中“跑”類動詞與漢語中“跑”類動詞比較

  現代漢語詞典里中文“跑”類動詞對應的英文詞組有“chase after” “run across” “dash forward” 等,都符合“運動+ 方式”的構詞形式。通過對這些詞組進行語義成分和表層成分分析發(fā)現,英語“跑”類動那個詞符合“運動+ 方式”的構詞形式,其語義成分也符合“運動”充當中心語,“方式”充當小品詞,對中心語進行補充說明的形式。因此,英語“跑”類動詞屬于衛(wèi)星框架語言。

  對比中文與英文可以發(fā)現,在英文“跑”類詞類詞匯中,是有一個動詞加一個封閉詞匯組成,而且封閉詞匯基本是由介詞組成。而在中文中,基本都是有兩個動詞組成,比如“追逐”“逃跑”都均能表示“運動” 所以難以區(qū)分哪個詞為中心語或附加語,而且具有獨立的意義,在句子中都不可以取舍掉。因此,英語和漢語構詞方式的差異導致了這兩種語言類型的差異。

  四、結論

  通過對現代漢語詞典中“跑”類動詞的詞匯化模式分析得出,此類動詞不屬于典型的衛(wèi)星框架語言構成方式。一半詞匯的表層成分符合衛(wèi)星框架語言的“運動+ 方式”的形式,其他詞匯屬于動詞框架語言的“運動+ 路徑/ 目的”的形式。此外,僅有一詞的語義成分屬于衛(wèi)星框架語言的特點,其他均符合動詞框架語言的語義成分特點。因此,本研究認為漢語中“跑” 類動詞屬于衛(wèi)星框架和動詞框架兼有型語言。與其他印歐語相比,漢語是一個有著獨特構詞方式的語言,對于其語言特點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Slobin D I. The many ways to search for a frog: Linguistic typology and the expression o f m o t i o n e v e n t s [ A ] . I n S v e n S t r m q v i s t & L u d o Verhoeven(eds.). Relating Events in Narrative: Typological and Contextual Perspective [C].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4.

  [2]Tai J. Cognitive relativism: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 in Chinese[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 2003(2):301-316.

  [ 3 ] T a l m y L e o n a r d . P a t h t o R e a l i z a t i o n : A typology of event confl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BLS: 480-519.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1991.

  [ 4 ] T a l m y L e o n a r d . T o w a r d a C o g n i t i v e Semantics, Vol. II: 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0.

  [5]Ungerer F.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6] 范立珂. 位移事件的表達方式探究“運動”與“路徑”“句法核心”與“意義核心”的互動與合作[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7] 賈紅霞, 李福印. 漢語實現事件的詞匯化模式及認知動因——以“抓”類動詞為例[J]. 華文教學與研究,2018 (02):74-83.

  [8] 闞哲華. 漢語位移事件詞匯化的語言類型探究[J]. 當代語言學, 2010 (02): 126-135+190.

  [9] 李福印. Leonard-Talmy 的語言哲學思想[J]. 中國外語,2015(60):41-47.

  [10] 李福印. 靜態(tài)事件的詞匯化模式[J]. 外語學刊, 2015 (01):38-43.

  [11] 李雪. 英漢移動動詞的詞匯化模式差異及其對翻譯的影響[J]. 外語學刊,2008 (06):109-112.

  [12] 李雪. 英漢移動動詞詞匯化模式的對比研究——一項基于語料的調查[J].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02):39- 42.

  [13] 史文磊. 國外學界對詞化類型學的討論述略[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 (02): 12-17+127.

  [14] 史文磊. 漢語運動事件詞化類型的歷時轉移[J]. 中國語文,2011 (06): 483-498+575.

  [15] 唐曉磊. 現代漢語運動類事件表達的結構特征[J]. 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8 (04): 27-30.

  [16] 吳建偉. 英漢運動事件路徑語義的句法研究[J]. 山東外語教學,2009 (05): 28-32.

  [17] 嚴辰松. 運動事件的詞匯化模式——英漢比較研究 [J]. 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8 (06): 10-14.

  [18] 余寧.“抓”類動詞的語義角色分析[D]. 湖南師范大學,2012.

關注讀覽天下微信, 100萬篇深度好文, 等你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