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鈿妝:古代變美小妙招兒
- 來源:奇妙博物館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花鈿妝,古代,妙招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3-12-03 15:02
文/ 張致和
楊欣玥
看過舞蹈《唐宮夜宴》的人,一定會對那些漂亮的唐裝小姐姐贊不絕口。她們不但衣服漂亮,舞跳得漂亮,連化的妝都那么好看。她們額頭、雙頰上那些別致且絢麗的花紋,是不是特別引人注目?這些花紋在古代一般都是貼上去的薄片。這種妝容有個好聽的名字——花鈿(diàn)妝,這可是古人傳承千年的變美小妙招兒呢!
2000 多年前的變美小心思
為了變得美美的,古人在花鈿妝上可是費(fèi)了不少小心思。
“鈿”在《說文解字》中指的是用金嵌成花狀的美飾,所以金、銀、玉、貝、珠甚至鳥羽、蟬翼、花瓣等材料,只要是看上去漂亮的,全都能用到花鈿妝上!五顏六色的薄片貼在鬢角、額頭、臉頰上,要多美有多美!除了材料,花鈿妝的形狀也有很多種,比如圓形、菱形、梅花形、桃形、扇面形等都是很常見的,甚至還有小鳥和小魚等形狀呢。
花木蘭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有些專家認(rèn)為,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里描繪木蘭梳妝的場面時,說她“對鏡貼花黃”,這里的“花黃”有可能就是一種黃色的花鈿妝。
那花鈿妝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有些學(xué)者認(rèn)為,花鈿妝很可能是從古人的“繪面”(在臉上畫顏色鮮艷的圖案)演變而來的。遠(yuǎn)古時期,人們在荒野中艱難生存,最初“繪面”是為了嚇跑猛獸,后來慢慢才有了裝飾的作用。至少在2000 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花鈿妝這種“美容方式”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例如,長沙戰(zhàn)國楚墓出土的彩繪女俑臉上有排成梯形的圓點(diǎn)。有的專家推測,這種簡單樸素的圓點(diǎn),就是早期的花鈿妝。試想一下,當(dāng)時的人們只需要用一根木棍或者筷子,蘸些顏料點(diǎn)在臉上就是一種裝飾,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唐代的馬縞(ɡǎo)在《中華古今注》一書中說,秦始皇曾經(jīng)命宮女扮成仙子,臉上都要貼一種叫“花子”的面飾。這種“花子”就是花鈿妝的另一個稱呼。看,貼上花鈿的女子連秦始皇都喜歡呢!
唐代女妝的典型特征
秦漢以后,古人的審美眼光不斷變化。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花鈿妝變得越來越常見。除了“花黃”之外,這一時期的花鈿妝最出名的要數(shù)“梅花妝”了。我們經(jīng)??梢栽谝恍┪奈镏锌吹剿挠白?,比如《墓主人生活圖》(局部)中右邊的這位女性臉上就有。
不過,民間傳說總是比歷史來的有趣些。古籍《太平御覽》中記載,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有一次在梅樹下休息,一朵梅花恰好落在她額頭上,壽陽公主一下子沒拂下來,索性就不管它了。誰知,三天后,壽陽公主的眉心竟然留下了五個花瓣的印記,襯托得她更加美麗動人。消息傳開后,很多女孩爭相效仿,剪下梅花貼在額頭上,“梅花妝”便應(yīng)運(yùn)而生。也有一些更加聰明的女孩,找了別的薄片來貼,花鈿妝就這樣重新流行起來。
時間又過了幾百年,到了唐代,花鈿妝終于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壁畫、繪畫和雕塑藝術(shù)品中,到處都可以見到花鈿妝的影子,花鈿妝成了唐代女妝的典型特征。據(jù)說武則天、楊玉環(huán)等名人也都特別喜歡花鈿妝呢!可見在唐代,花鈿妝深入人心,而且到1000 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還能在《唐宮夜宴》的舞蹈中看到它。
唐代以后,中原女性的妝容變得素凈了許多,花鈿妝漸漸沒那么常見了。不過在一些邊遠(yuǎn)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在臉上加紋飾的美容方式一直都存在。到了現(xiàn)代,一些有愛美之心的小姐姐有時也會給自己來一個花鈿妝,也算是復(fù)古妝飾的一種吧!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還有一種插在頭發(fā)里或者貼在頭發(fā)上的頭飾,叫作鈿花或鈿子,聽起來似乎和花鈿妝有些關(guān)系。制作鈿花的材料中,也常用金箔片、珍珠、絲綢、薄玉片、云母、魚鰓骨、魚鱗、羽毛、螺鈿殼等。現(xiàn)在,為了保護(hù)動物和愛護(hù)環(huán)境,人們利用現(xiàn)代科技制作了許多替代的材料。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花鈿妝的知識,你是不是已經(jīng)按捺不住,也想動手創(chuàng)作一款美麗的花鈿妝了呢?快動手試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