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之淺說
- 來源:現代科學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5-30 19:28
孫業(yè)敏
?。质|豐縣黃河鎮(zhèn)中心小學 136321)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新課標還對各年段學生的閱讀量做了具體的規(guī)定。第一學段: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于100萬字。可見閱讀已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付諸于兒童閱讀行為的,尤其是要奠定起步閱讀之“基”,夯實大量閱讀之“路”,化解提高閱讀能力之“難”。深入探索閱讀本質,加強閱讀訓練,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 轉變觀念激發(fā)興趣因材施教注重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38-8636(2025)04-0028-02
?。鞭D變觀念,提高認識
課程標準的實施,關鍵在教師。如何完成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具體要求的數量,而且在閱讀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教師是閱讀的對話者之一。學生的閱讀實踐不能僅局限在課堂,應該向更廣闊的天地--課外延伸,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特別是隨著科學信息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高速度、高密集的信息和知識的廣闊天空。讓學生通過大量閱讀去培養(yǎng)和獲得語感,去熟悉和掌握語言規(guī)律,增強語文修養(yǎng),提高語文能力。教師就必須轉變概念,提高認識,認識到新課標的要求各年段所達到的閱讀量,并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數據,而是培養(yǎng)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
?。布ぐl(fā)興趣,正確引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即使家里有一定數目的藏書,但有些孩子往往沒有養(yǎng)成良好地看書習慣,也不愛讀書。經常聽家長說:家里雖然有很多書,但孩子不愿看。究其原因,這可能是由于家長從自身的喜好、自身的理解出發(fā),想當然地為孩子選擇課外讀物,而孩子面對成人精心挑選的豐盛的“精神大餐”卻常常興味索然,讀書的效果當然是可想而知。因此我們提倡在家長的指導下,鼓勵孩子自主的選擇閱讀材料,鼓勵學生自由展開閱讀活動。
如何把學生的讀書興趣引向正道上來呢?我覺得興趣很關鍵。我的具體做法是:
開學伊始,首先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向學生推薦了曹文軒的代表作《青銅葵花》。城市7歲孤女葵花,來到了青銅這樣一戶農家:祖孫三代,都極“干凈”。不僅外表,更在內心,圣潔高尚,清澈透明,猶如水晶,至美至純---面對苦難,尤其堅韌。為應對社會的貧窮,戰(zhàn)勝自然的災難,繼承文化的傳統(tǒng),維護家族的尊嚴,他們正直勤懇,相愛相親,傾其所有,各盡所能,開拓生路,玉汝于成。網上有句話“讀這本書不流淚是不可能的”引起同學們的好奇心。并請已經閱讀過此書的吳儀同學介紹精彩內容。把她寫得讀后感寫在黑板報上來激起同學們的閱讀興趣。
利用每天課前兩分鐘和每周一節(jié)的校本課的時間讓學生交流這本書的精彩片段以及自己的感想,這大大提高了閱讀效率。緊接著推薦曹文軒的其它作品,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很高。一個階段的調整后,家長反映,孩子對曹文軒的書產生了興趣,紛紛購買了曹文軒的所有作品。
3因人而宜,因材施教
法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愚蠢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閱讀文本,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識儲備、興趣愛好等所帶來的學生的個體之間的差異,必然對學生的閱讀活動產生影響,導致即使閱讀同一文本也會得出不同的認識和體會,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課外閱讀中的因材施教,一千個哈姆雷特。”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尊重學生的想法和選擇,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和發(fā)展,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要充分利用教材,培養(yǎng)探究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每一位學生各盡其力,各展其才。
?。醋⒅匾龑?,抓好落實
為了擴大學生閱讀量,把閱讀落實到實處,也為了檢閱學生閱讀的情況,不使閱讀流于形式,班級還利用校本課程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讀書討論會,好書介紹、讀書心得交流等讀書活動。促進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此舉大大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許多孩子已經不滿足學校的圖書量,還廣泛借閱各種書籍,孩子們把自己家的書也搬到了學校,相互交流。目前,我們班的讀書活動蔚然成風,經過統(tǒng)計我們班的同學閱讀量普遍達到了新課標要求的底線。在上級單位組織的各類讀書活動和征文活動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底⒅伢w驗,展示成果
?。担遍_展各種閱讀交流活動,促進能力的培養(yǎng)。
組織學生進行讀書交流,既能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有能切實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舉行知識競賽: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競賽。采用多種形式,說出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的成語、典故、名句、格言等,培養(yǎng)學生嚴謹踏實的學風,鞏固課外閱讀成果。
與口語檢測相結合:在期末的口語檢測中,讓學生走出課文,自己選擇課外閱讀中的文章。這樣學生興趣盎然,不僅鞏固了閱讀成果,而且大大提高了朗讀水平,效果很好。
?。担泊罱ㄆ脚_,盡情展示。學生在充分閱讀后,寫出真情實感的讀后感,然后粘貼到板報上,其他同學閱讀后,和自己的作品進行對比,學生這樣很感興趣,紛紛投稿。再發(fā)表自己的建議。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繼續(xù)和擴展,對于開拓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幫助學生從小學會閱讀,學會有成效地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語文教學頭等重要的任務。我們要努力做到,不僅要讓閱讀成為我們的孩子們最喜愛的事,同時也讓我們孩子在閱讀中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總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我們語文老師的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