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越南引進仿制“東方”E反隱身雷達
- 來源:兵器知識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越南,反隱身雷達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8-09-19 14:14
亞洲多國的空中力量已開始裝備隱身飛機,而越南早在十余年前就對此做好了準備,大量引進并仿制了先進的反隱身遠程預警雷達,并在近期全面形成作戰(zhàn)能力。越南引進的這些反隱身雷達性能究竟如何?將如何作戰(zhàn)使用?這要從越南十余年前引進和仿制的“東方”E/RV-02反隱身雷達談起。
引進仿制過程
越南根據(jù)越南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與教訓,認為其未來最可能面臨的威脅形勢是空中打擊。但是越南地域狹長,海上門戶洞開,防御縱深短淺,因此其非常重視發(fā)展遠程警戒能力,為此長期保有大量的遠程警戒雷達系統(tǒng)。
越南在上世紀70~80年代重建國家防御體系時,在繼承越戰(zhàn)中大量蘇制雷達的基礎上,又專門補充引進了部分當時較為先進的蘇式P系列遠程警戒雷達,其中僅P-18型雷達就50余部,P-12雷達20余部,這些雷達探測距離遠,部署簡單。例如,P-12為VHF波段機動式脈沖兩坐標防空預警雷達,雷達采用高增益八木天線陣,整個系統(tǒng)包括兩輛車,一輛電源車,另一輛裝載天線和雷達。P-18雷達是P-12的升級型,基本部署在前沿地帶,對空監(jiān)視范圍覆蓋整個南沙海域。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雷達逐步落后,有些已經(jīng)超過使用年限,設備妥善率較低,為此越南開始與捷克等國家合作對這些P系列雷達進行升級改進,但是隨著周邊國家隱身飛機的發(fā)展,以P系列雷達為主的遠程空中警戒系統(tǒng)已難堪重負。為應對未來威脅,越南在2005年一次性外購引進7臺“東方”E雷達,次年即在越南防空部隊中服役。經(jīng)過多年使用和評估,雷達部隊對該型號反映良好,為此越南開始仿制“東方”E雷達,以全面更新現(xiàn)有P系列遠程預警雷達。
越南在獲得“東方”E雷達的技術轉讓后,研制了越南版“東方”E雷達——RV-01。后來越南在其基礎上又進行改進,生產(chǎn)出最新的“東方”E雷達改型,稱為RV-02。RV-02雷達于2014年定型,但直到2016年只造出3部。通過驗收后,該型雷達進入量產(chǎn)階段。外界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越南中遠程警戒體系將形成以“東方”E和RV-02雷達為核心的局面。
雷達系統(tǒng)構成
標準的“東方”E/RV-02雷達系統(tǒng)按照功能可以分為天線系統(tǒng)、信號傳輸系統(tǒng)、數(shù)字化信號處理系統(tǒng)、信息顯示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等,而按照組成則主要包括1部車載雷達(天線系統(tǒng))、1部車載自動化工作站(信號處理與信息顯示)和1臺柴油發(fā)電機。
雷達天線
“東方”E和RV-02雷達天線配置在1臺卡車底盤上,T字形天線體由液壓支柱和“一”字形陣面組成。其中,“一”字形陣面由呈矩形的兩幅主陣面和從主陣面向外延伸出來略窄的兩幅擴展陣面組成,組合天線陣面共由28個振子組成,陣面擴展后寬達21.6米。擴展陣面可收縮到主陣面中,而兩幅主陣面可以在液壓支柱收起后向后折疊,使其符合搭載車輛外輪廓,便于地面機動。整個天線的起豎與展開,以及收攏與折疊過程都由液壓機構控制,這使其雷達的作戰(zhàn)部署和撤收時間縮短到只有10~15分鐘。液壓支柱起豎后,天線陣面頂端高度可達11米,可有效提高雷達探測距離并減少地物干擾。整個雷達天線體全重18噸,陣面可實現(xiàn)每10秒旋轉一圈。越南在仿制過程中將RV-02雷達天線進行了改進,對底座和液壓機構進行了加固,使其可以抵御越南沿海頻繁遭遇的陣風,液壓調平機構可以適應越南更加松軟的紅土地質條件。
工作站艙
“東方”E和RV-02雷達自動化工作站艙也配置在1臺6X6卡車底盤上,系統(tǒng)包括數(shù)字化信號處理系統(tǒng)、信息顯示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等。艙室內集成了3個操作臺,用于信號處理、遠程控制和信息顯示。作為樞紐雷達系統(tǒng),“東方”E和RV-02雷達工作艙室略顯局促,但也還能勝任復雜的野戰(zhàn)環(huán)境。越南在仿制過程中將RV-02雷達主機使用的軟件文字和操作標識實現(xiàn)了全部越南化,同時使用光纖代替了原來的高頻電纜,這不但提高了雷達信號數(shù)據(jù)的傳輸容量、速度和精度,而且減少了電磁脈沖干擾和串擾,增強了系統(tǒng)整體抗干擾能力。
電源供應車
由于“東方”E/RV-02雷達工作在米波段,且要求探測距離較大,因此需要較大的主機功率驅動,這對雷達電源提出了更高要求。“東方”E/RV-02雷達使用通用柴油發(fā)電機,通常柴油發(fā)電機搭載在專門的電源車上,而如果部署在固定陣地,則使用電源機房內的柴油發(fā)電機或通過機房內的變配電裝置將市網(wǎng)用電提供給主機使用。
雷達性能特點
目前公開的“東方”E/RV-02雷達性能資料較少,但是參照俄羅斯同類型雷達情況,我們可以對“東方”E/RV-02雷達性能進行大致判斷。
警戒距離遠,但低空性能差
“東方”E/RV-02雷達的工作頻率在米波波段,載頻數(shù)量可達50個,載頻重調時間為3微秒。與工作波長較短的分米波和厘米波雷達相比,米波雷達最主要的優(yōu)勢之一是探測距離較遠,能更有效地探測隱身目標。外界估計,“東方”E/RV-02雷達在沒有主動干擾的情況下,當目標高度為10000米時,對非隱身飛機(如蘇-27)的探測距離約為360千米;在有主動干擾的情況下,當目標高度為10000米時,對B-52轟炸機的探測距離為255千米;對F-16戰(zhàn)機的探測距離為133千米,對F-22的探測距離為72千米。該雷達可壓制來自3個方向的干擾,抵抗被動干擾的工作范圍為0~360千米。此外,越南宣稱其仿制的RV-02雷達信號處理得到了升級,反干擾能力及抗阻塞對消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東方”E/RV-02雷達與其它米波雷達一樣,最大的缺點就是低空性能難以提高。“東方”E/RV-02雷達較遠的探測距離是在目標處于10000米以上的高度情況下得到的,如果對方降低高度,雷達探測距離就要大幅降低,實際上隨著地形跟蹤雷達、飛行控制系統(tǒng)的進步,現(xiàn)代作戰(zhàn)飛機可以在晝夜全天候條件下,憑借復雜地形掩護發(fā)起攻擊,新一代隱身飛機也具有較高的飛行機動性和低空突防性。
可發(fā)現(xiàn)隱身目標,但探測誤差大
由于受技術以及飛機機動性能、維護保障能力、造價費用等諸多限制,現(xiàn)代隱身飛機一般不可能實現(xiàn)全隱身,其隱身重點是飛機的前部和腹部,隱身的最佳頻段大都在0.3至29吉赫茲,因此米波雷達能避開隱身波段探測隱身飛機。實際上越南原有的很多P系列雷達都屬于米波雷達,但是由于老式米波雷達高度測量受限、體積重量較大、抗干擾較弱、可靠性較差,所以探測能力有限。而以“東方”E/RV-02為代表的新型米波雷達由于采用了一些新技術,有效降低了體積和重量,減小了損耗,提高了靈敏度,擴大了覆蓋空域,強化了高度測量,大大優(yōu)化了探測水平和電子對抗能力。但是由于新型米波雷達技術復雜、對電子器件要求高,設計和制造難度都很大,因此掌握和部署的國家并不多,越南也只是引進部件試驗性制造了較少的RV-02,無法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因此在2014年RV-02雷達定型的同時,越南又不得不外購了20臺“東方”E雷達。
“東方”E/RV-02在擁有米波雷達優(yōu)點的同時也難以克服該類雷達的缺點。該類雷達通常誤差都達到數(shù)千米級,而且由于“東方”E/RV-02雷達天線采用矩形,造成探測波束誤差更大,外界估計探測誤差不可能低于300米。這使其不得不啟用其它波段更短的雷達接力探測,但是隱身飛機對更短波段隱身效果較佳,從而導致防空導彈和攻擊機都無法得到空中引導,因此其只是起到警戒告警的作用,無法實現(xiàn)防空火力的指揮控制。
設備簡單可靠,但系統(tǒng)體積較大
“東方”E/RV-02這種米波雷達設備構成較為簡單,可靠性高,對于材料和工藝要求低,具備一定的超視距能力,受海浪干擾較小,還有一點就是其抗反輻射導彈的能力較強。目前反輻射導彈的尺寸在米波雷達的波長之內,因此當米波雷達照射到反輻射導彈的時候會發(fā)生諧振,從而提高米波雷達對于反輻射導彈的探測能力。而受到彈體空間限制,現(xiàn)代反輻射導彈的被動制導系統(tǒng)接收天線較小,工作頻率一般在500兆赫茲以上,無法達到米波雷達工作的300兆赫茲,也就無法攻擊米波雷達。
由于雷達的探測距離與天線增益呈正比,波長越大天線孔徑就要隨之增加以保證必要的增益,而且波長越大,天線孔徑就要越大以提高雷達的探測精度,但考慮到機動性能、成本等因素,天線的孔徑又不能太大。另外在陸地受多路效影響,波束容易分裂,低空探測性能較低,還有就是這個頻率存在大量的民用通信設備,容易互相干擾。正是由于天線尺寸設計的局限導致其目標太大,這樣容易被對方確定位置,從而受到攻擊,特別是對方如果有較強的偵察與探測能力,可以迅速得到“東方”E/RV-02雷達的位置,然后派出隱身飛機低空突防進行攻擊。對方只需要在接近雷達探測區(qū)域邊緣低飛就可以避開它的探測,然后使用滑翔增程制導炸彈或空地導彈進行防區(qū)外攻擊。
系統(tǒng)反應較快,但需體系配合
從系統(tǒng)構成和采用技術來看,“東方”E/RV-02雷達具備良好的快速反應性能,能同時監(jiān)控120個目標并處理其信息。雷達由卡車機動運載,天線的展開和收回提供半自動和手動兩種模式,從開啟到捕獲目標的時間最長只需6分鐘,操作人員只需2名。越南在2014年對RV-02雷達定型時稱,該雷達全部由計算機代替了上一代機械按鈕控制方式。RV-02雷達天線高11米,可探測數(shù)百千米外的空中目標。越南科研人員改進了雷達底座,確保了大風等極端情況時的載荷要求,同時使用光纖代替了老式雷達使用的常規(guī)高頻電纜,使雷達信號傳輸速度優(yōu)化。此外為提高天線部署速度,RV-02雷達采用了自動控制的液壓系統(tǒng),可使部署或撤收時間縮短到10~15分鐘,遠低于以前老式雷達系統(tǒng)所需的45分鐘到1個小時。
但是由于單臺“東方”E/RV-02雷達定位精度較低,越南在部署使用中不得不采用體系方式,也就是說雷達車到達陣地后要以3輛以上雷達車多角度布陣,這無疑增加了部署難度,也使系統(tǒng)目標變大,更易遭到打擊。
部署情況
早在2014年越南第二次引進“東方”E和RV-02定型之前,第一批“東方”E即完成部署。從目前透露情況看,該型雷達部署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面向北部,二是集中部署在南部沿海地區(qū)。其中,北部主要部署在北部灣沿岸。2011年8月,越南國家電視臺公布了一系列越南人民軍演習的畫面,其中在北部灣沿岸的演習中出現(xiàn)了“東方”E型雷達,這也是越南裝備該型雷達后首次被公開。從越南部署的“東方”E/RV-02雷達陣地情況看,該型雷達作戰(zhàn)部署時,雷達車距離自動化工作站約500米,距離柴油發(fā)電機約50米。越南最早部署的“東方”E雷達陣地位于河內機場附近。從衛(wèi)星影像看,“東方”E雷達站構成較為簡單,水泥部署場坪區(qū)內似乎只有1臺雷達天線車和兩座規(guī)則的鋼筋混凝土水泥建筑,西側較大的方形混凝土建筑很可能是車庫,自動化工作站方艙車和機動電源車以及其它保障車輛均部署在此,而該車庫與雷達車部署場坪之間的小型單層矩形建筑很可能是用于固定陣地的油機房,內部部署有固定柴油發(fā)電機及利用市網(wǎng)電力的變配電設備,并儲存有一定的燃油,保證應急電力供應用油。
戰(zhàn)略作用
早期預警
“東方”E/RV-02雷達對較大型目標探測距離可以達到300~400千米,這對海上方向國土縱深短淺的越南而言已經(jīng)可以發(fā)揮戰(zhàn)略預警作用,可封堵南海周邊國家部署的各種第三代戰(zhàn)斗機的滲透,甚至對海上方向突入的F-22等隱身飛機也具有一定的預警能力??梢?,“東方”E/RV-02雷達是一種適合越南周邊現(xiàn)狀的早期預警系統(tǒng)。
中近探測
“東方”E/RV-02雷達雖然在遠距離上對隱身飛機的探測能力有限,但是采用3部以上體系部署的“東方”E/RV-02雷達不但可以很快查證隱身飛機等目標,而且可以保證探測數(shù)據(jù)的較高精度,為越南部署的S-300引導雷達提供早期預警,協(xié)同完成對空中高速或隱身目標的探測。
海上補盲
隨著越南“東方”E/RV-02雷達在陸地方向部署的完成和南海島礁上部署的P-18等雷達的淘汰,未來“東方”E/RV-02雷達很可能加速部署到越占島礁上,以彌補越南在海上方向的防空盲區(qū)。
空中引導
由于越南目前裝備的蘇-27和蘇-30等主戰(zhàn)飛機的雷達探測系統(tǒng)均無反隱身功能,因此在未來與隱身戰(zhàn)機對抗中將處于單向透明狀態(tài),而利用“東方”E/RV-02雷達可以為越南主戰(zhàn)飛機提供空中態(tài)勢報告,甚至為其提供空中目標引導,增強越戰(zhàn)機的空中主動性。
文/李梅 程建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