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筑設計治療心理疾病
- 來源:《第一財經》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建筑,設計,心理疾病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03-19 20:32
住在加州山景城Taube Pavilion的居民們,一起床便能看見郁郁蔥蔥的圣克魯茲山,之后他們會在通透的公用空間吃早餐,還能在精心修葺過的庭院里泡上一天。
這聽起來像個度假勝地,但Taube Pavilion其實是個造價9800萬美元的心理健康中心,2020 年6月才開放,隸屬埃爾卡米諾醫(yī)院(El Camino Hospital)。
它由WRNS工作室設計,面積達5.6萬平方英尺(約合5200平方米)。它的設計順應了從過時的醫(yī)院設計中漸漸剝離出來的新建筑潮。
數(shù)十年來,精神病院都顯得陰森可怕。病人們白天擠在公共休息室里,晚上待在宿舍中。不過,關于環(huán)境對健康影響的新研究正在推動醫(yī)療建筑的發(fā)展,新的建筑更具生活氣息,入口也不再那么嚇人。
在大建筑里有小一點的生活單位,還有各種各樣的聚集場所。天然的元素也起了很大作用:從窗口看去,能發(fā)現(xiàn)點綴著綠植的裝飾墻,而露天的場地能讓病人和醫(yī)院職工盡情享受陽光與新鮮空氣。
這樣的建筑設計更為治愈,它營造出的環(huán)境能讓人靜下心來,同時還能給人力量。新冠疫情讓心理健康問題激增,這樣的建筑設計更符合人們的需求。
“這個話題是老生常談了,只是現(xiàn)在才有進一步發(fā)展。”紐約康奈爾大學人類生態(tài)學學院設計與環(huán)境分析系主任馬爾代爾·麥卡斯基·謝普利(Mardelle McCuskey Shepley)表示。
根據(jù)美國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數(shù)據(jù),即便是在疫情暴發(fā)之前,患上心理疾病的美國人數(shù)也已創(chuàng)新高。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患有抑郁癥、躁郁癥、精神分裂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或其他心理疾病。青少年(約50%)和青壯年(約30%)的患病比例更高。
疫情暴發(fā)讓許多人備受煎熬。根據(jù)美國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的調查,各種年齡階段的年輕人、黑人、拉丁裔都表示,自己的焦慮和抑郁水平上升,藥物濫用現(xiàn)象增多。最近一次的蓋洛普民調顯示,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是“近 20年以來最糟的”。
對心理治療的需求也在激增,對于心理治療中心的建設速度超過了其他??漆t(yī)院。美國醫(yī)療工程學會稱,去年有4成在建的專科醫(yī)院是心理治療醫(yī)院和行為健康中心。
專注于醫(yī)療建筑與內飾設計的公司也表示,它們的業(yè)務量上升了。Architecture+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兼合伙人弗朗西斯·默多克·皮茲(Fra ncis Murdock Pitts)表示,目前有一兩個大型心理健康中心正在規(guī)劃中,這些工程一年的總成本約為2.5 億美元。2020年,該公司做了16個大型心理健康工程,總價值約19億美元。
Architecture+以及同類的公司都聘請了有醫(yī)學背景的設計師,他們負責把相關研究轉化為更切實際的設計。“這不僅僅關乎溫暖和舒適。”皮茲表示。
比如,接觸大自然可以降低皮質醇的水平—后者是衡量壓力的指標;加蓋療愈花園、增加綠化既可以撫慰情緒激動的病人,也可以讓職工們有個減壓的好去處。
針對心理康復中居住環(huán)境的研究也在發(fā)揮著作用。研究顯示,提供私密的房間、增設更多公共場地,在緩解擁擠的同時還能減輕病人和職員的壓力,降低病人的攻擊性。此外,減少雜音也會有一定效果,比如盡量給醫(yī)療設備消音等等。
專家表示,如果病人不那么緊張,他們可能康復得更快,也更能堅持下去。
但由于心理健康問題種類繁多,所以不存在萬能的設計方案。并且,對于病人和職工來說,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
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打磨之后,治療中心的房間已經找不到可能被病人用來傷害自己和他人的物品。
玻璃窗為特殊材質,不易打破;房門上的裝置可以快速打開,即使病人把自己關在房內,護工也能進入;管道系統(tǒng)和其他固定設施的設計也消除了病人上吊或勒人的可能性。
加州蒙特雷一個面向年輕人的、最先進的治療中心,便是這種新建筑方式的最佳實踐。 2020年11月,非營利治療機構蒙太奇健康中心(Montage Health)開始營業(yè)。
在這里,有一處設施名為奧哈那(Ohana),它在夏威夷語中寓意比家更大的概念。年紀小的病人可以在這里接受不時需要父母和兄弟姐妹參與的治療。
奧哈那的主治醫(yī)師蘇珊·史威克(S u s a n Swick)表示,早治療非常重要,因為有半數(shù)會伴隨終生的心理疾病在15歲前便顯出端倪,有3/4 的疾病會在24歲之前表現(xiàn)出來。
她邀請了NBBJ的建筑師設計一個有兒童博物館或者公共圖書館效果的建筑—“一個一進門就感受到無限可能的地方”。
這個建筑坐落在山坡上,俯瞰著翠綠的山谷,周圍是漂亮的老橡樹,里面有病房、治療中心、教室,還有供人聚會和做瑜伽的庭院。
“它不只是好看,還用心良苦。”NBBJ執(zhí)行合伙人理查德·達勒姆(Richard Dallam)表示。
雖然奧哈那看起來結構復雜,但是它是用交錯層壓木材做成的模塊拼起來的,不需要現(xiàn)場組裝,這樣既可以節(jié)省成本,又加快了建造的速 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