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PC廠商如何玩好下半場
- 來源:《第一財經》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廠商,傳統(tǒng),市場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06-11 20:50
信息咨詢公司Gartner關于2016年PC市場的報告顯示,2016年PC出貨量較上一年減少6.2%。然而有趣的是,在PC整體出貨量下降的同時,聯想、惠普、戴爾這些行業(yè)巨頭的份額卻在逆勢上升,在中國,這份名單上還有小米、華為這些新入局者。盤子變小,玩家變強,PC產業(yè)的下半場的入場券并不好拿,產品、品牌、營銷、渠道缺一不可。
C: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傳統(tǒng)PC企業(yè)整體的出貨量在下滑,但同時行業(yè)巨頭的銷量卻不跌反升,這是什么原因?這反映出這個市場越來越壟斷了嗎?
W:玩家的確少,但不是我們壟斷,而是能玩這個生意的人本來就少,因為這個生意很少有在一個國家能做起來的。其實僅靠中國市場就能做得很好的PC廠商也就華碩一家。一方面,某些產品的形態(tài)在美國是領先的,如果在美國做不好,你在這條產品線上可能就會落后。比如說15寸的筆記本電腦市場,我現在用的就是一個15寸的筆記本,質量非常好,碳纖維鋁鎂合金,雖然樣子樸實,但價格很高,最低配的也得1萬多元。這個產品如果只靠中國市場是沒法做的,它的成本太高了,可能比現在的售價還要高。我們通過擴大全球市場來降低成本,所以,如果不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司,是不可能做出這樣的產品的—有可能我賣1.5萬元就能盈利,但你賣2萬元都不掙錢。另一方面,15寸筆記本的市場在北美很多年前就存在了,而在中國是過去兩年中才迅速成長起來的,市場占比從原來的10%左右到現在的40%,北美市場可能7年前就已經達到這個占比了。所以,全球性的公司會很容易預知這個市場可能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原來我們一直頭疼全球有這么大的15寸市場,而中國的15寸市場卻那么小,但是中國的消費需求是逐漸升級的,跟北美市場的發(fā)展路線是比較相似的。例如游戲PC市場在中國發(fā)展得更好,所以我們很多游戲產品交給中國團隊來做,然后再推向全球。
此外,壟斷這個詞我們是很害怕談的,我們也沒有到達壟斷的地位,但是我們的份額肯定是一直在漲,這個行業(yè)是在整合。
C:PC行業(yè)發(fā)展了這么多年,到現在才開始整合嗎?
W:對,應該說真正的整合是年前開始的,我個人認為這個市場在縮水。大家日子都好過的時候不用整合,真正的整合肯定發(fā)生在日子不好過的時候。過去三五年大家在產品的更新上都比較少,但這兩年你會發(fā)現筆記本在輕薄、游戲、時尚、設計都有很大的提高,比如二合一、翻轉本、用筆、帶觸屏等細分品類。所以產品還是有變化的。你有變化的時候,大家會更有意愿去更換產品,這樣一來,市場機會可能就來了。從另一個角度看,微軟的股價也比較穩(wěn)定,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是相關的。而且在產業(yè)整合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還有像華為、小米這一類的新公司想進來。因為這個行業(yè)本身的體量是很大的。我們對手機用得很勤,但從提高效率的角度來講,電腦還是無可替代的。
C:2016年手機行業(yè)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回歸線下,想問一下身處PC行業(yè)的戴爾是怎么看待線下渠道的?
W:線下渠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競爭手段。這個方式會花很多錢,而且這種方式還有一個特點,你只花一年錢是不行的,由于它牽扯到運營和實踐,所以需要不斷投入資金,這真的是需要時間才能做好的。
對于戴爾來說,我們認為必須讓消費者摸到我們的產品。尤其對于高端產品來說,touch and feel是消費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這就是現在很多廠商實體店的策略都不只是賣貨,而是要變成一個體驗中心的原因。戴爾認為需要有更多的店面讓消費者體驗,從某種意義上講也能幫助電商的銷售,同時電商變成了一個媒體,也幫助了零售店的銷售,我認為這是相輔相成的。這個市場會演變,市場越來越高端,那你怎么提供更好的環(huán)境、更好的服務,怎么讓消費者觸摸到更多的產品和形態(tài),做到這些會對品牌有更大的幫助。(采訪:王杰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