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脫歐可能真的要來了
- 來源:《第一財經》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歐盟,利益,規(guī)劃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06-19 17:31
自從歐洲債務危機發(fā)生以來,歐盟國家在討論彼此之間的利益關系時恐怕從未這么一致過。在9月19日到20日于奧地利薩爾斯堡舉行的非正式討論中,歐盟成員國對英國的脫歐計劃予以拒絕。而這個被稱為“契克斯計劃”的脫歐路線圖還是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頂住國內的右翼民粹主義群體、黨內硬脫歐派別的反對和美國總統(tǒng)唐納德·特朗普的威脅,自以為完美的方 案。
梅首相是在由奧地利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主辦的晚宴上推介自己規(guī)劃的。英國計劃在脫歐的適應期內(2019年至2020年)在國內設立貨物自由貿易區(qū),并且在自由貿易區(qū)內保留歐盟的貿易準則和產品標準,維持雙方的貿易順暢。這個解決方案對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qū)和愛爾蘭之間的貿易問題尤其重要。
而歐盟國家雖然認可梅為制定這個規(guī)劃作出的努力(客套話而已),但是反對英國的自由貿易區(qū)想法。針對北愛爾蘭地區(qū)和愛爾蘭之間的貿易邊界問題,歐盟的解決方案是: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的貿易基本保持現狀,歐盟和北愛爾蘭之間的貿易受當下歐盟貿易規(guī)則的監(jiān)管,而歐盟和英國之間的真正海關設到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之間的海峽上去。如此提案的理由是英國的想法在具體實施上有技術困難。
北愛爾蘭自古以來就是英國的敏感區(qū),不論是行政管理、民族還是宗教問題。歐盟的建議從某個角度看來有分裂英國的意味,而這種“意味”大概對任何一屆英國政府來說都是難以接受。梅當然也堅決拒絕了。
對于英國的脫歐問題,在歐盟國家中態(tài)度最為強硬的是當前歐洲“最有權勢”的領導人法國總統(tǒng)埃馬紐埃爾·馬克龍,他認為契克斯計劃是對歐洲一體化市場的破壞,所以“根本不能接受”。愛爾蘭總理利奧·瓦拉德卡認為歐盟不可能對英國脫歐問題再作出讓步,而且愛爾蘭和北愛爾蘭地區(qū)的貿易邊界問題也不會在英國脫歐的大框架中分離出來,擱置解決。
歐盟給英國的信號是,要么放棄脫歐,要不放棄北愛爾蘭。由于放棄北愛爾蘭是不可能接受的條件,歐盟真正的目的是讓英國政府放棄脫歐,或者即使脫歐也只是名義上的脫歐,實際上在貿易領域維持英國和歐盟關系的現狀。對于歐盟來說事情最好的轉機是,英國保守黨內閣下臺,改由工黨組閣—這種變化并不是沒可能。
英國媒體對這次會談的結果失望極了。它們的理由是從歷史上看,歐洲出現危機時,比如拿破侖戰(zhàn)爭、希特勒侵略導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英國都充當了扶危持傾、力挽狂瀾的角色。但當英國脫離歐盟需要那些曾經的被救助者首肯的時候,它們竟然異口同聲地拒絕。
計劃被歐盟國家集體嘲弄,應該是把梅氣壞了。這個強硬的女首相回到英國的第二天就在唐寧街發(fā)表了頗有氣勢的講話:英國不可能不脫歐,也不可能在經濟上放棄北愛爾蘭。對于未來要發(fā)生的“我們已經準備好 了”。
梅所說的準備好了,基本有兩個指向,一個是和歐盟進行無協(xié)議的硬脫歐;另一個是和美國更加貼近,重新搭建英美貿易框架協(xié)議。
脫歐公投后兩年多以來,英國的經濟復蘇水平并不差。但這都是整個市場的參與者的想法建立在和平的軟脫歐預期基礎上的。一旦英國和歐盟進入硬脫歐進程,那么歐盟地區(qū),當然更主要的是英國將進入更大的不可知階段。同時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也將受到比較大的撼動。為了避免英鎊貶值所帶來的風險,不少大型金融機構一直在進行針對英鎊貶值的對沖交易,然而此類交易又反過來助推了英鎊的貶值。一旦英國硬脫歐成為事實,英鎊資產的劇烈波動有可能引發(fā)更大的不可知的經濟問題。
由于全球金融市場的普遍聯系,絕大多數利益參與方(除了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和英國本土的硬脫歐派)是不支持硬脫歐成為事實的,在接下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也不排除有斡旋者出現,避免事態(tài)朝著糟糕的方向變化。不過對普通投資者來講,涉及歐元和英鎊的匯率交易品都是有比較高風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