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 來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大學英語教學,思政元素,重要性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3-10-06 15:36
李嬌婷
江西楓林涉外經貿職業(yè)學院
摘要: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國家主席多次強調科技強國、科教興國、落實立德樹人等相關會議精神。大學英語教學是高校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科學的融入思政元素,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英語教師要結合相關教育精神和時代特色進一步加強思政元素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思政元素 重要性
教學工作是高校育人方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再是傳統的單一填鴨式給學生灌輸課本知識。現在的大學生都是 00 后,基本都是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同步成長,如果一名英語教師只是單純的給學生講詞匯、語法、篇章結構,這種缺乏活力的教學課堂勢必不受學生歡迎,甚至有可能被學生轟下講臺。那么作為一名大學英語教師,要結合當前國情、結合英語教學改革動態(tài)、結合學生特點、分析文章結構等有機的融入于時代特征相匹配的思政元素。
一、當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填鴨式趕教學速度仍然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主流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校中的公共課程,是每個高校中都必須開設的課程。眾所周知,英語教學主要是圍繞聽、說、讀、寫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運用能力。但是高校學生考核最終是通過學分考試教學制度。所以教師和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都傾向于通過考試。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的授課過程和教學方式仍然以填鴨式和趕教學進度為主。由于英語每周只有四節(jié)課,教學進度相對比較緊張。所以在教學時間安排上時間不充分。導致英語教學過程中無法融入思政元素也是英語教師沒法在有限的教學中體現出來。
2. 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層次不齊
大學英語授課對象基本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每個學生的綜合英語運用能力高低不一。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以教學內容為主體,在完成教學任務前提下,要兼顧水平較差的學生,尤其聽說、詞匯量不足是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通病。針對這一現象,教師無法分配更多的時間來融入思政元素在英語教學中。這也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
二、利用互聯網渠道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想素質
目前在高校開設大學英語這門課程都是針對在校大一、大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群體。他們英語水平總體相對薄弱。大部分學生在英語教學課堂更希望英語老師能更多傳授書本知識,有部分英語興趣愛好者還會要求老師在單詞累積、提高聽說讀寫方面適當留出一些課堂時間進行講解。與此同時,還有一小部分同學英語基礎還處在中小學、甚至零基礎邊緣,在課堂上不是玩手機就是聽音樂或玩游戲。基于以上述種種現象,教師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同時,還要兼顧課堂紀律,這樣屬于授課的真實時間就非常有限。完成教學任務都非常艱辛。如果還要考慮把“思政元素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中”基本沒有任何成效,反而會造成正常上課秩序順利進行,那么針對這種情況,英語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思政元素在英語教學中順利執(zhí)行下去有成效。針對這一現象,作為英語教師就要發(fā)揮多種渠道。
首先,以英語教學單位建立班級微信群,要求學生課外利用互聯網資源來學習多種有關英語勵志學習的前沿新聞或事件。例如學習強國、有道詞典、滬江英語學習等APP 學習一些有關勵志的文章,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增加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還可以提高非英學生的聽說讀寫水平。建立英語學習每日打卡機制,促進班級學習氣氛,也能更好的為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建立鋪墊。每周4 節(jié)英語課的教學安排有限,在課外師生也能更好的促進師生情感。英語教師也要做出一定的獎勵來更好的提高學生互助合作精神。其次, 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外與班干部、輔導員、教務處和學工處多聯系、多溝通,不僅體現任課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而且還能從側面反映對學習成績較差、學習濃度較低、擾亂課堂教學紀律的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政治立場、了解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這就從其他渠道彌補了英語課堂教學融入思政元素的缺失。
再次,英語教師還可以聯合學校領導、學工處輔導員以及學生家長等多方面了解學生平時的性格、學生學習起居等,利用多種力量,讓學生動起來、改掉一些不良生活習性,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讓學生遠離電子產品,積極融入班級集體,這不僅可以重塑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更重要的可以讓學生積極加入大學各種活動中,提高他們對未來職業(yè)生涯的提前規(guī)劃。這也是當代一名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潛移默化體現的教學策略和英語教學的教育情懷。
三、英語教師要區(qū)分“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兩者之間的概念
“課程思政”顧名思義是一個專業(yè)課程名稱,是所有高校都要開展的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即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也是一個狹義的定義。從廣義范圍來講,這門課包含的內容很多,有毛概、馬政經、法律思想與道德素質等多門單科課程組成。從狹義上來說,課程思政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教會學生如何樹立三觀、如何了解當前國情和法律政策”。所以它是廣義與狹義概念相融合。是具有專業(yè)思政老師或專家來講解的一門專業(yè)性課程。而“思政課程”僅僅是某一個簡單的概念定義,是需要英語教師在了解教材篇章教學任務的同時,深層挖掘教材之外一種延伸的、具有符合當前教育背景和當前國情的一種劃時代意義的思想教育。所以英語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同時,不能把它當成一門課程思政的專業(yè)性課程來講授。是一種既不能脫離英語教學內容,又要融合與英語教學內容且延伸和擴展的一種新的教學策略,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自然融入或導入的一種教學方式。簡單的說,思政元素的融入是通過授課內容的一個點折射出一種新的思想觀點或引發(fā)學生深思的一個切入點的問題。
四、多方面提高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
當前的英語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灌輸教材知識的教書匠。而是要多方面的了解學生的特性、學習水平、學習差異以及家庭背景等,這是在英語教學中融人思政元素要提高的一方面。教師在加強自身專業(yè)的提高的同時,英語教師更要加強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思政政治立場和教育情懷。除此之外,更要了解英語教學改革動態(tài)、深挖教材、不斷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教學不再是傳統僅僅傳達書本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單一教學手段。大學英語教學是一種充滿跨文化、劃時代意義的英語教學。教師要有飽滿的教育熱情、對學生有細致的觀擦力才能做一個有溫度的教育人。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對英語教師的教學手段提高了一個層次,同時更彰顯出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正所謂“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作則必成”。只要大學英語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把思政元素融入英語教學中,就一定能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麗蘭,張才秀. 淺談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8).
[2] 謝琪嵐. 論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思政元素[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
作者簡介:李嬌婷,女,漢族,碩士研究生,高校英語教師,研究方向: 英語教學、英語口語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