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塔:“互聯網+”武裝升級
- 來源:中國信息化周報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互聯網+,智能,施工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5-11-06 11:57
近日,在中國信息通信業(yè)發(fā)展高層論壇上,中國鐵塔常務副總裁高步文圍繞“互聯網+”與“+互聯網”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并展開了深入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探討。高步文說:“‘互聯網+’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個時代的標志。這個時代對于每個行業(yè),每個產業(yè),每個組織,都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所以,我們認為‘互聯網+’是一個變革,它對所有的事物均要求以互聯網為主體進行思考?!ヂ摼W+’,首先是一種思考方式,一種認識事物方式的轉變;‘+互聯網’是在傳統企業(yè)業(yè)務方面,用互聯網作為支撐手段或技術,是一種改良?!?/p>
中國鐵塔在發(fā)展過程中,組織借鑒“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的支撐手段,把公司經營管理的各類信息資源固化成數據流和信息流。在全國集中統一的基礎上,通過頂層設計統一管理,實現數據的充分共享,盡量減少管理成績,進而提高對全國基層服務的質量。
平臺化生產
為了實現這樣的互聯網組織機構,中國鐵塔打造了互聯網平臺。這個平臺分應用層、平臺還有基礎層,基本上采用云平臺模式,呈現新的架構。構建“互聯網+”的生產體系過程中,打造了一級平臺,二級生產、三級管理,也就是生產體系由總部構成了一級生產,響應中心、IT平臺,甚至包括研究院等。維護體系在構建過程中,以網管監(jiān)控系統為主要支撐手段,通過數據感知層到數據采集層、傳輸進而達到數據處理和數據展現。傳統運營商的網管基本上是有限傳輸,在結構方面呈現多級化,以廠家為主導進行梳理,最后集中到省公司;中國鐵塔的方式是無線化,從數據塔到每個基站,平臺是云化,整體結構是互聯網化,實現總部直接派單,和運營商完全不同。除了生產方面,高步文認為實現網管手段的平臺化也十分重要。其中涉及到監(jiān)視、遙測、遙控等技術,也就是通常所講的遠程控制。
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是我們的最大特點。過去遠程控制終端基本上稱為工業(yè)控制或者自動控制,而今天,我們做到了計算機用程序軟件的主體,終端智能化的狀態(tài),改變了生產體系由原來的三大運營商發(fā)布命令執(zhí)行式的現狀,無論是派單還是生產人員工作等都呈現一種共享化、自主化。”高步文強調。
依照互聯網組織扁平化、管理集中化的特點,中國鐵塔在構建“互聯網+”機制的過程中呈現機制建設模塊化。鐵塔公司主要將鐵塔分為鐵塔、基礎、機房、配套四部分,以設計、施工、監(jiān)理、產品模塊、服務模塊為導向。客戶自主選擇鐵塔產品,其中包括選擇所有的原材料乃至最后的決算,通過勾選產品模塊(把產品分成四大模塊,每個模塊中根據各個省、地區(qū)的不同地方,細化成標準產品后再進行勾選)最后形成表格,進而反饋到最終決算。高步文表示:“我們改變了傳統的由需求到計劃,到施工,再到決算的建設流程,我們前期的預算就等于決算,訂單就是我們的計劃,這是我們構建的第四個體系。”
統一化運作
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電子商務的潮流促使中國鐵塔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構建了采購平臺,入口在總部,隨后生產一線的人員會根據生產需求在網上打勾采購,最后形成統一對外的模式。這個采購由一線員工參與,物資派送到站,全網一點結算,逐漸形成了陽光化的采購方式。
高步文在演講中還提到決策民主化的問題。他說:“通過模塊化的操作采購平臺,我們把決策權下放到一線員工和一線班子,對于這種形式,構成一種互聯網機制。這種民主化堅持以區(qū)域經理負責為核心,賦予基層一線員工的權力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就這樣,中國鐵塔形成了一個總體架構:方案決策權由區(qū)域經理、項目經理和客戶經理一一把關,從技術方案的形成到施工采取統一規(guī)劃的原則。打破了原有的項目管理模式,取消了計劃環(huán)節(jié),只要有訂單驅動就可以進行立項并施工。中國鐵塔以150個基站位著眼點,每個基站為核算單元,建立一張財務收益表,然后依照基站各種設備的生命周期進行管理,IT機制由支撐向生產轉變。
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IT不再是一種支撐,而是一種生產。打造強勁的IT體系更有助于機制的轉變。當然在其中必然賦予了很多體制機制性的內容,包括APP等,但全部是自主開發(fā),轉變生產方式,要簡單的命令執(zhí)行向預防管理式為主的共享、自我管理方式進行轉變。
最后,高步文總結道:“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們基本達到了多快好省。目前為止運營商的需求40.9萬個,交付的項目24.8萬個。對公司來講,感覺基本能夠滿足大家的需求,交付及時率達到96.1%。同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建設投資省,截至目前,新建鐵塔的共享率達到了70.9%,自年初以來,我們基本上按照存量共享的技術,少建了19.9萬個鐵塔。業(yè)內人清楚一座鐵塔平均花費20萬左右,至此為三大運營商節(jié)省上億元投資,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我們執(zhí)行的“下里巴式”管理,更要以全新、變革式的創(chuàng)新思維加以適應和完善。”
相關鏈接
2014年7月18日,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和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中國通信設施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俗稱為“鐵塔公司”)。
其中三大運營商各持有40.0%、30.1%和29.9%的股權。后因與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區(qū)別,更名為“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通信設施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億元,經營范圍包括:鐵塔建設、維護、運營;基站機房、電源、空調配套設施和室內分布系統的建設、維護、運營及基站設備的維護。定價方面,鐵塔公司采取“三低一?!辈呗裕捎霉蚕韮r格。
中國鐵塔的成立有利于減少電信行業(yè)內鐵塔及相關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提高行業(yè)投資效率,進一步提高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水平,緩解企業(yè)選址難的問題,增強企業(yè)集約型發(fā)展的內生動力,從機制上進一步促進資源與環(huán)境保護。
同時有利于降低中國移動的總體投資規(guī)模,有效盤活資產,節(jié)省資本開支,優(yōu)化現金使用,聚焦核心業(yè)務的運營,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加快轉型升級。
本報記者 劉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