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不如一圓
- 來源:藝術與設計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設計,解構主義建筑風格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6-09-05 14:29
BLOBE已經(jīng)從其原始的字面含義慢慢擴大至現(xiàn)在的自由的圓形的建筑物。它已經(jīng)有擬聲詞的意義,象征著無定形的建筑物的流體形式,而不是局限于技術術語二進制。作為所謂的“有機”設計初始于25年前,后現(xiàn)代是其出路,前衛(wèi)建筑結構占據(jù)主導地位——以破碎和分裂以及簡單的形式和迷人的曲面行成一種新的優(yōu)雅的風格。
解構主義建筑風格剛剛起源時,一個全新的設計審美開始出現(xiàn)。解構主義作為一種設計風格的探索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但它的哲學淵源則可以追溯到1967年。當時一位哲學家德里達(Jacque Derrida,1930——2004)基于對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的批判,提出了“解構主義”的理論。他的核心理論是對于結構本身的反感,認為符號本身已能夠反映真實,對于單獨個體的研究比對于整體結構的研究更重要。在海德格爾看來,西方的哲學歷史即是形而上學的歷史,它的原型是將“存在”定為“在場”,借助于海德格爾的概念,德里達將此稱作“在場的形而上學”。“在場的形而上學”意味著在萬物背后都有一個根本原則,一個中心語詞,一個支配性的力,一個潛在的神或上帝,這種終極的、真理的、第一性的東西構成了一系列的邏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邏各斯門下,遵循邏各斯的運轉邏輯,而邏各斯則是永恒不變,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離邏各斯就意味著走向謬誤。我們理解解構主義基本上都是無固定結構,很多設計師都愿意設計圓形個體。
例如:1990年到1993年,扎哈哈迪德設計的萊茵河畔威爾維特拉工廠的維特拉消防站;1988年到1989年弗蘭克蓋里設計建成的博物館。后者顯示第一次不尋常的曲率:圓形坡道,位置位于遠離建筑物和繞空心錠子并且穿透墻壁和獨立構建為一個單獨的個體。這是一個單一的圓形物體,在眾多的立方體中,所有的相互聯(lián)鎖和相互切割,都在回顧它得結構時非常重要。解構主義是對現(xiàn)代主義正統(tǒng)原則和標準批判地加以繼承,運用現(xiàn)代主義的語匯,卻顛倒、重構各種既有語匯之間的關系,從邏輯上否定傳統(tǒng)的基本設計原則(美學、力學、功能),由此產生新的意義。用分解的觀念,強調打碎,疊加,重組,重視個體,部件本身,反對總體統(tǒng)一而創(chuàng)造出支離破碎和不確定感。很多代表設計師都設計出各種不規(guī)則的圓形,橢圓形。例如:扎哈在中國設計的幾組SOHU建筑。這同時也代表了多元參數(shù)化的架構已經(jīng)到來,這十年來呈現(xiàn)出無數(shù)的亮點。我們選擇了一些案例為代表。
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ZAYED大學
由于增加了對本科課程的需求,位于阿聯(lián)酋首都的ZAYED大學決定開發(fā)一個新的校園,讓學校擴大和改善其現(xiàn)有設施,形成一個全球最高標準的學術研究機構,能夠容納6000名學生的校園。80公頃的設計包括管理建筑、教室、科學和計算機實驗室、一個18000平方米的圖書館和一個食堂。此外,體育館和會議中心都配備了最新的技術,能夠舉辦一系列國家和國際活動。設計團隊創(chuàng)建了一個鼓勵和促進社會互動的環(huán)境空間。一個中軸將男性和女性區(qū)分開,而大道連接各個建筑和中央庭院。屋頂上環(huán)繞釉面的結構提供一個堅實的視覺基礎,在流動起伏的設計把室外樓梯、坡道、庇護柱廊合并一體。獨特樹冠狀屋頂源自傳統(tǒng)阿聯(lián)酋服裝的曲線形式,為了躲避這一地區(qū)的炎熱的太陽。“新校區(qū)強調與眾不同的焦點。校園內的各個樓宇和空間有機地自然相連,像沙漠中流動的面紗。功能上,外部空間有部分遮擋,讓交流可以在陰涼下進行。情感上,這個校園將貢獻的學術成就集文化和體育貢獻將之推向了頂尖大學行列。”它的設計師BR Tarchitekten設計師haditeherani解釋說。
加拿大多倫多夢露大廈
加拿大多倫多夢露大廈和中國的三亞鳳凰島七星級酒店出自同一個設計師——中國設計師馬巖松。在加拿大多倫多郊區(qū)Mississauga市即將出現(xiàn)兩棟建筑,在當?shù)乇环Q為“夢露大樓”。這兩棟60層樓高的大廈外觀形似西方男人永遠的夢中情人瑪麗蓮·夢露的身材!性感身材的背后,Absolute Tower被賦予的是一種具有某種“模糊性”的自由度,在這里生活,沒有多余的死角,人們可以恣意安排自己的舒適空間。與其說他是在設計大樓,不如說“某種更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建筑本身是對自然和環(huán)境的反應和強調,高塔的設計一直是對地理和社會環(huán)境的一種有力的陳述。The Absolute Tower位于密西沙加市最重要的Hurontario街和Burmhamthope路交匯處,她的重要性和標志性將使這片區(qū)域成為這個低密度近郊城市的中心。在我們的設計中,連續(xù)的水平陽臺環(huán)繞整棟建筑,傳統(tǒng)高層建筑中用來強調高度的垂直線條被取消了,整個建筑在不同高度進行著不同角度的逆轉,來對應不同高度的景觀文脈。The Absolute Tower可以喚醒大城市里的人對自然的憧憬,感受到陽光和風對人們生活的影響。The Absolute Tower也被當?shù)孛癖姾兔襟w稱為瑪麗蓮夢露大廈。這一具有女性曲線美的大樓是MAD建筑事務所為加拿大多倫多城郊的米西索加專門設計的,這個大樓位于兩條主干道的交叉處,似這座城市的一個大關口。條紋狀的建筑表面充滿質感,它是由不間斷的陽臺環(huán)繞形成。整個大樓有微微傾斜的趨勢,每上升一個樓層傾斜度就有所遞增。設計者是想通過這樣的設計給人們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視野,將居住2-5周邊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
丹麥Gammel Hellerup高中
丹麥Gammel Helerup高中是一座有著宜人尺度和美麗黃色磚墻建筑的學校。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學校的體育設施不夠,也十分需要畢業(yè)典禮和社交聚會的大型多功能空間,維持這個學校需要一個靈活可持續(xù)的多功能建筑為師生所用。學校的面積有限,如果在現(xiàn)有的院子建設將會造成沒有足夠的室外空間,因此BIG將這座建筑放在了地下,露出地面的部分做成起伏的木甲板。位于地下的建筑擁有良好的室內氣候,同時對環(huán)境影響低。而室外的柔和弧形木甲板可作為非正式的聚會場所。甲板的邊緣做成格柵,以確保陽光可以滲入建筑。甲板上有長凳和零散的獨凳,可以適應各種活動。這個設計成功的成為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焦點。
上海國際港客運中心
上海國際港客運中心商業(yè)項目位于歷史悠久、通行方便的上海北外灘臨江黃金沿岸區(qū)域。SPARCH思邦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于2004年設計的。該項目總長度為800m,建成后將成為一個全新的國際大都市的開埠口岸,在任一時間段都能停泊3艘8萬噸級的游輪,預計每年旅客迎送量將超過150萬人次。項目遠景是期望打造一個沿黃浦江岸邊的綠色長廊,并且盡最大限度地讓綠色走廊向南面位于聲浦大橋和南浦大橋之間的世博會址延伸。思邦試圖創(chuàng)造一個“樂譜”(Chorus Line)式的架構,規(guī)模需與將停泊一旁的三艘80,000噸級游輪相得益彰??紤]到了今后碼頭船運的巨大吞吐量,整個建筑面積為26萬m2,敞開所有的場地作為綠色公園,層層疊疊地向黃浦江邊推進。設計方案是運用向上開放的一系列蜂窩式下沉廣場來創(chuàng)造模糊地平面的效果。建筑如同是從這些蜂巢狀的洞口中生長出來的一樣,從而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來探索地面和多層地下空間的聯(lián)系。層層線性起伏的景觀設計同樣被引伸到建筑的幕墻設計中去。大樓表面提供了第二層幕墻,讓朝南的商業(yè)辦公空間免受強烈光線的影響,同時在兩層幕墻之間設置了室外陽臺空間以供人們可以俯視黃浦江景。入夜,栓系大樓表面的鯡魚骨頭般曲度精美的排排桅桿被城市的燈光所照亮,并映射在江面上。保證了從南面的外灘望過來的視覺效果亦能做到美不勝收。在其中兩棟大樓之間的空隙處,矗立著一個巨大的玻璃“桌子”,桌子里面懸吊著數(shù)個不規(guī)則造型的吊艙。這些吊艙懸浮在一個公共演出空間之上,位于桌子內部的一、二、四層,功能分別為咖啡館、酒吧和餐廳。
德國柏林JOH3公寓
位于柏林市中心的JOH3公寓由J.Mayer H.Architects事務所設計的公寓樓項目。它呈現(xiàn)出獨特的表皮形式,重新詮釋了經(jīng)典的柏林住宅建筑形式,同時融入多單元的結構和綠色的內部庭院。懸挑板條的雕塑感設計來源于城市的景觀特質,它是對城市輪廓和布局的一種影射。他的面朝街道的首層平面還包含一系列的商業(yè)空間,空間開闊的公寓房間則朝著西南側,向著平靜精致的內部花園打開。開闊通風的通道連接室外,創(chuàng)造出一種城市中自由的住宅體驗,建筑樓層包含不斷變化的高度,人們因此能感受到一種有意思的房間過渡與串聯(lián)感。
法國L’AtollAngers購物中心
L’AtollAngers購物中心四端由4個大型走廊隔開,就像四個入口。由四條走廊隔開的四部分建筑體量如同四個巨大的門廊聳立在地面上。建筑覆蓋著大型穿孔鋁網(wǎng)材料,帶有背光燈。建筑外殼離主結構8到12米遠,保護著后面的商店,讓這些商店進行的運輸遠離Atoll中心行走的客人們的視線,為安全服務提供了一個自由通道。覆蓋殼從里向外,延著走廊向屋頂延伸開來,為走廊形成了部分天蓬。八和建材鋁質裝飾材料,為購物中心而存在的鋁單板及鋁天花吊頂產品。商店如環(huán)狀珊瑚礁一般排列,形成一種動態(tài)的布局,而停車場則融入了花園。在環(huán)狀珊瑚礁結構中心的顧客看不到這里,同時還形成了一條通往安全設備的暢通無阻的通道。外層覆蓋從內延伸到外,沿著入口門廊一直上到屋頂,形成了一張覆蓋部分長廊的天棚。在室內,天棚上升到玻璃墻上方,為各家店的正面提供了觀景的視野。店面也可以從天棚上方和下方清楚地看到。
2014年倫敦蛇紋石藝術館
這是由智利建筑師Smiljan Radic設計的蛇紋石藝術展館,位于倫敦海德公園。該展館于2014年6月26日開放,由玻璃纖維塑料的外殼組成,坐落于大型石堆上,設計靈感來自四年前Radio設計的混凝紙模型,回應了奧斯卡·王爾德的小說《自私的巨人》。建筑結構是由一個半透明的薄殼組成,晚上室內琥珀色的燈光亮起,吸引著路人前來。而游客身在室內,自然的背景就在低處,給人以整個建筑以漂浮的感覺。建筑師期望呈現(xiàn)一座強勢的、天然的、粗獷的建筑物。蛇形畫廊的總監(jiān)Julia Peyton-Jones與Hans Ulrich Obrist如此形容,Radic的設計就像一個外星人的太空艙??吭谛率鲿r代遺址上,神秘而古典浪漫。去年由藤本壯介設計的蛇形畫廊是目前最成功的展館,吸引了將近20萬名游客。
?。ň庉嫞航?/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