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記》又在重新流行?
- 來源:《第一財經(jīng)》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美國,青少年,語言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06-26 10:17
“Netflix上最近有個新劇,特別好看。”如果不是在朋友家看到她十幾歲的兒子盯著屏幕說出這番話,還一直咯咯地發(fā)出笑聲,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和這些美國青少年終于有了些共同語言。
這部所謂的“新劇”就是《老友記》。它當然不是什么新劇,而是誕生在20多年前。只不過從今年的1月1日起,這部236集、總時長差不多88個小時的美劇能夠在Netflix上觀看了。它是1980年前后出生的人共同的成長記憶,無論他們來自中國還是美國。和之后層出不窮花樣翻新的美劇相比,它從題材到情景劇一樣的創(chuàng)作形式,都顯得實在有點古老,不過從未被遺忘。人們總能在日常對話中插入一些《老友記》的梗,很多場景也讓人傷感—這是如今的美劇不易催生的情緒。
或者你會稱為“情懷”。兩年前,為了紀念《老友記》開播整整20周年,制作方華納兄弟在紐約蘇豪區(qū)臨時開放了一個模擬咖啡館Central Perk,里邊有和劇中一模一樣的橙色沙發(fā)。連續(xù)半個月,從早8點到下午5點,排隊的人繞了整整兩圈,連隔壁買手店的生意都變得好了起來,因為人們等待時總得有些打發(fā)時間的方式。其中不少從外地特意奔赴紐約感受“情懷”的人。對于如今在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的華納兄弟總部,來自全球各地的旅行者最想?yún)⒂^的,就是當年《老友記》的拍攝場地。2015年一項針對2800名電影從業(yè)者的調(diào)查顯示,他們最喜歡的美劇是《老友記》。
盡管如此,一些熱愛Justin Bieber和Nick Jonas的、2000年之后出生的人會為它著迷,這依然令人有點費解。他們是數(shù)字化的一代,對電視這個詞的定義都不太一樣—Netflix和Hulu可能就是他們對電視的理解。對于在1994年到2004年觀看這部劇的人,這大概就是他們從擁有自己第一個郵箱賬戶,到注冊自己的Facebook賬戶的10年。不過等到新一代發(fā)現(xiàn)它的時候,這部展現(xiàn)年輕人生活或者他們理想中20多歲人的生活樣子的美劇,卻不一定表現(xiàn)得那么直接—這里邊沒有社交網(wǎng)絡,沒有智能手機,沒有Tinder,沒有如今20多歲的人生活中應該有的一切。如果這部劇只是關(guān)于夢想中的生活的話,他們從中看到的夢想又是什么呢?
在BuzzFeed上,一篇點擊率達150萬的文章或許能給出一點答案—《<老友記>所告訴你的關(guān)于20多歲生活的72條真相》。比如,“1.你的第一份工作一定不是夢想中的工作,…,72.朋友就是你為自己選擇的家人。”這適用于不同國家的人們,也和如今人們在網(wǎng)絡文化中尋求的沒什么不一樣。作者Krystie Yandoli分析說,“你在網(wǎng)上寫的內(nèi)容通常越寬泛,人們越認同,點擊率也越高。這就是《老友記》給人的感覺,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一些認同,這些理由讓它重新開始病毒化傳播。”
比起當初那個時代,現(xiàn)在的年輕人前所未有地綁在社交網(wǎng)絡上,他們在發(fā)推文,在Facebook上更新自己的狀態(tài),在Vine上發(fā)布小視頻。“他們渴望人和人的交流,渴望親密關(guān)系。”21歲的女孩Stephanie Piko在描述喜歡它的原因時說,“那會兒人們閑下來會和朋友在一起,在咖啡館聊天,不像如今即便約會,大家也都忙著玩手機。那會是真實的人和人的交流,而不是通過這些技術(shù)產(chǎn)品。”它體現(xiàn)出現(xiàn)實中一個顯而易見的悖論:你可以隨時隨地聯(lián)系到一個人,并不意味著你們的關(guān)系足夠親近。人們很難像《老友記》那樣,永遠待在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中,沒那么多憂愁,身邊總圍繞著一群朋友。
這大概是很多專門為如今20多歲的年輕人創(chuàng)作的劇中找不到的東西,比如《Girls》或《New Girl》。在Yandoli看來,“那些顯得太真實了,就像是未經(jīng)剪輯的生活。”她還補充說,“你再想想看,那個時代幾乎沒有沖突,那是9·11之前的時光。那會兒飛機上可以抽煙,在餐館也可以抽煙,克林頓是我們的總統(tǒng),他是最好的總統(tǒng)。9·11之后,它依然流行,我想也是因為當中傳遞的樂觀情緒。很多東西都變了,你不可能像劇里邊那樣懶散地住在西村的大房子里,去樓下喝喝咖啡,畢竟有一打賬單要付,但對友誼的向往和理解是一樣的。”
最好的答案來自劇集本身—Monica對Rachel說的那句話,“歡迎來到現(xiàn)實世界。它糟透了。但你會喜歡 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