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假說—演繹法”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 來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高中生物學,假說—演繹法,應用策略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3-10-31 17:24
卓威華
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第四中學
摘要:“假說- 演繹法”作為一種顯性展示和運用的重要方式,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已經(jīng)得到大力應用。采用“假說- 演繹法”可以更好引導學生和教師對科學方法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突出生物學課程的重要內(nèi)涵。在高中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假說— 演繹法”,也就是指導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深入的觀察和分析,從而構(gòu)建出相應的假說,之后讓學生從演繹的角度進行仔細推理,并通過實驗的方法進行理性驗證,這樣可以使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比較容易理解,消化吸收,從而使學生的生物學學習水平得到提高。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假說—演繹法;應用策略
達爾文表示,“只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zhàn)勝大自然”。在新課改標準下,對教師的教學模式提出更多要求,而這也促使教師要改變自身原有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為學生構(gòu)建高效的生物學課堂,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基于生物學科具有較強的自然性和規(guī)律性,又包含著人們對自然界各種現(xiàn)象與規(guī)則所具有的獨特思考方式與探索過程,其中思維方式和探索過程都屬于科學范圍內(nèi)。在現(xiàn)代高中生物學課堂上,許多教師都從注重“教”轉(zhuǎn)變?yōu)殛P注學生的“學”,更多的是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然而,多數(shù)教師還只是在進行隱性的知識教育,而未能轉(zhuǎn)向顯性的教學模式,因此采用“假說- 演繹法”展開日常生物學教學會對課堂效率提高產(chǎn)生直接影響。
一、細致觀察,建立假說
觀察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對生物學問題進行認真、細致且深入的觀察,學生才能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細節(jié)和信息,為提出假說做好鋪墊。在高中生物學課堂上,教師要確保具有開放性和自由的教學氣氛,給學生足夠的觀察時間,讓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前提下,給出一個合理的假說,從而達到同時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1]。
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豌豆的種植與記錄”時,生物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們?nèi)ジ浇牟藞@中對豌豆展開近距離觀察,從而了解豌豆花的顏色和位置、莖的高度、豆莢的形狀等,從而對豌豆種植情況有更深刻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正確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們寫好觀察記錄,同時收集到一定數(shù)量的樣本,回到班級進行深入觀察。當學生們回到校園,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們開始對收集到的花粉進行認真觀察和研究,比如花的顏色、莖高度等方面的差異。經(jīng)過反復的觀察與分析,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同時也會問到:為何同是豌豆,有些豌豆的花卻是紅色的,有些豌豆卻是白色的花呢?為何有些豌豆長的更高,而有些豌豆則更低呢?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逻@種現(xiàn)象?盡管這些問題還處于初步研究的狀態(tài),但是這些問題都是經(jīng)過仔細的觀察和思考后得出的。教師要組織學生以這些問題為中心進行討論,并時刻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和真實想法,從而將這些問題轉(zhuǎn)化為相應的假說:豌豆長得高矮、花的顏色與遺傳有密切的關系。在提出假說之后,學生自然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中去。
二、充分運用其他素材
在教學中,生物學教師也要注意運用“假說- 演繹法”方法,通過充分運用其他素材,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基因在染色體上”相關知識中,薩頓認為,在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過程中,染色體和基因始終是共存和共變的,這說明染色體與遺傳因素之間有一種因果聯(lián)系。而染色體行為則是動因,而遺傳因子則是結(jié)果,于是他就有了如下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2]。除此之外,摩爾根曾進行過多種果蠅間的雜交實驗,并通過實驗將某一種特定的基因與一種特定染色體,即X 染色體相關聯(lián),以此確認該基因確實存在染色體上。
再例如,在“DNA 的復制”一課中,沃森、克里克等人在發(fā)現(xiàn)DNA 的雙螺旋結(jié)構(gòu)之后,也提出遺傳物質(zhì)自我復制的假說,即 DNA 采取半保留復制的方式進行復制。在1958 年,就有研究人員利用同位素標記技術,在大腸桿菌中進行一系列精巧的實驗,得到與“假說- 演繹法”理論相吻合的結(jié)論,證明DNA 確實是以半保留模式復制的。通過利用其它素材,能夠為學生建立“假說- 演繹法” 提供參考,從而對以上現(xiàn)象展開思考與分析,進而對生物學課程產(chǎn)生濃厚興趣。
三、借助科學方法提升學生思維
在高中生物學課堂上,練習題是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已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探究性實驗試題的解答上就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假說- 演繹法”,幫助學生構(gòu)建完善的生物學假說,使學生能夠順利進行后續(xù)的演繹與推理等任務,從而在親身實踐中找到正確答案,成功解決生物學問題。通過使用科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思路,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學會合理運用“假說- 演繹法”,最終達到掌握更多生物學知識的目的。因此,對學生而言,把握科學方法可以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靈活,希望能夠在自主探索中發(fā)現(xiàn)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3]。為此,高中生物學教師要注意到這一點,在今后的課程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采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轉(zhuǎn)化。
結(jié)束語:
“假說- 演繹法”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能使學生在對生物現(xiàn)象的觀察基礎上,利用現(xiàn)有的生物學理論,得出科學的假說。在理性的想象下,結(jié)合所學生物學知識,成功完成演繹推理,驗證學說。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學生的思考得到充分發(fā)揮,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上全神貫注,配合教師的教學進度,與教師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理解和吸收更多生物學知識,顯著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王文瑞,孫鵬飛.“假說—演繹法”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 基礎教育論壇,2023(11):25-26.
[2] 吳久宏,梁茜. 高中生物學科學方法顯性化教學路徑研究—— 以“假說- 演繹法”為例[J]. 高中生物學,2021,37(06): 14-16.
[3] 石錦彬. 基于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生物學課堂優(yōu)化教學——以“假說—演繹法”教學為例[J]. 高中生物教學,2021(09):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