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問題與改進策略
- 來源:基礎教育論壇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閱讀能力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5-30 13:15
馮光琴(甘肅省古浪縣大靖第三小學)
摘要:群文閱讀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存在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文本選擇不妥、目標定位不當、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影響了群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對此,教師可以從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精心選擇文本、精準定位目標、優(yōu)化教學方法入手,積極探索改進策略,提高群文閱讀教學質量,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閱讀能力
隨著課程改革的縱深推進,群文閱讀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它從閱讀的深度與廣度出發(fā),通過篩選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本,增強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供保障。然而,目前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仍暴露出不少問題,制約了群文閱讀教學的順利推進。為此,語文教師要認真分析當前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應對舉措,充分利用群文閱讀教學主體性、交互性、深刻性的特點,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1. 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經(jīng)典名著,能夠廣泛接觸中華文化,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拓寬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認同感。同時,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在比較、分析中學習中華文化的精髓,對中華文化形成整體性的認知,感受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堅定文化自信。
2. 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多文本的語言材料,不僅能掌握語文知識,還能深度感知文本的語言特色,體會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與樂趣。學生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對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夠積累語言經(jīng)驗,學會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同時,在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用自己的語言對多個文本進行梳理、概括和評價,能夠有效鍛煉語言運用能力。
3. 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在閱讀群文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進行判斷、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發(fā)現(xiàn)文本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在群文閱讀中,學生需要從多角度、多層面對文本的內容、結構和表達方式進行深入分析,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的內涵,能夠拓寬思路,從而學會質疑、判斷和評價,形成獨立的見解,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另外,學生可以通過創(chuàng)意寫作、角色扮演、故事創(chuàng)編等方式,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文本進行個性化地解讀和再創(chuàng)造,能夠有效提升思維品質。
4. 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群文閱讀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多種類型的文本,包括詩歌、散文、小說等,學生通過閱讀不同風格、主題的文本,理解、品味、欣賞和評價文本語言,感受作品的情感美和形象美,能夠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標準,培養(yǎng)審美情趣,具備初步的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在多文本的比較閱讀中,學生學會了鑒賞文本,逐漸形成獨立的審美觀,增強了審美意識,提高了審美鑒賞能力。另外,群文閱讀教學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和個性創(chuàng)作,讓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師理解偏差,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
部分教師對群文閱讀教學內涵的理解存在偏差,未能厘清單篇閱讀教學和群文閱讀教學的關系。部分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偏低,對群文閱讀教學缺乏深入理解,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時,無法選取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本。部分教師缺少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經(jīng)驗,不能靈活控制課堂時間,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不能有效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引導和支持。
2. 閱讀資源匱乏,文本選擇不妥
部分學校的閱讀資源匱乏,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部分教師在選擇閱讀文本時,缺乏內在邏輯,導致主題模糊,學生難以理解。部分教師選擇的文本質量參差不齊,有些文本內容不夠嚴謹、語言不夠規(guī)范,甚至存在明顯的錯誤和疏漏,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部分教師在選擇文本時一味追求數(shù)量,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過多的文本會導致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閱讀質量下降,難以提高教學效果。另外,部分教師選擇的文本難度較大,缺乏層次性和邏輯性,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范圍,影響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3. 目標定位不當,教學效果不佳
部分教師對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認識不夠清晰,理解不夠準確,簡單將目標定位為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忽略了對學生閱讀習慣、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目標定位出現(xiàn)偏差,無法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部分教師在制訂群文閱讀教學目標時,未能全面考慮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目標表述過于籠統(tǒng)或模糊,導致目標內容缺失或不完整,缺乏具體性和可操作性。還有部分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教學目標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無法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閱讀需求,導致群文閱讀教學效果不佳。
4. 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參與度低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守舊,教師的講解占據(jù)了大部分的課堂時間,學生在課堂中缺少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機會,無法真正投入群文閱讀當中,不能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學生在課堂上閱讀的積極性不高,缺乏自主閱讀的意愿和動力,無法真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能自主把握學習進度。另外,有的教師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度較低,不能主動地自我建構知識,不能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尋求解決方案,不利于未來發(fā)展。
三、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施建議與改進策略
1. 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首先,強化教師的群文閱讀教學意識。學校要加強專業(yè)培訓,邀請專家、名師開展專題講座或上觀摩課,為一線教師答疑解惑,同時提供交流與探討的平臺和機會。教師通過聆聽專題講座,深入學習群文閱讀教學的理論知識,不斷積累群文閱讀教學的經(jīng)驗,提高理論水平。教師通過觀摩名師課堂,學習借鑒成功的經(jīng)驗,強化自身的群文閱讀教學意識,并將群文閱讀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膽進行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能力。
其次,聚焦關鍵問題,推進校本教研。學校要以教研組為依托,結合群文閱讀教學開展的情況,聚焦群文閱讀教學中的關鍵問題展開研究,推動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高效開展。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賽課活動,針對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研討,探究具體的解決措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可以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課題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課堂觀察、撰寫心得體會等,以校本教研推進群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提高,進而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2. 挖掘閱讀資源,精選閱讀文本
首先,深入挖掘閱讀資源,豐富群文閱讀內容。為了確保群文閱讀的有效性,教師要挖掘閱讀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有深度的閱讀材料。對此,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選取具有代表性、能引發(fā)學生思考的主題,深入挖掘主題的內涵,提煉出群文的核心思想,確保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深入理解并思考。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主題進行跨學科整合,選取涉及不同學科領域的文本,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教師還可以引入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資源,使群文閱讀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形象。
其次,精心選擇閱讀文本。教師要以議題為導向,精心選擇閱讀文本,靈活組建具有差異性、互補性的閱讀文本,讓組文更靈活和科學,從而提高群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可以依托單元主題,巧選群文,也可以依據(jù)學情,合理組文。學情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教師要從學生的語文基礎、閱讀能力出發(fā),靈活組文,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教材”) 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時,教師可以以教材中的古詩為基礎,輔以課外古詩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如以杜甫的《絕句》和王維的《鳥鳴澗》為群文閱讀教學文本,開展以“古詩中的春色”為議題的群文閱讀教學。讓學生運用讀一讀、找一找、圈一圈的方法,發(fā)現(xiàn)并讀懂古詩中的顏色,感受古詩的景色之美,進一步激發(fā)其學習古詩的興趣。
3. 精準定位目標,提升教學實效
群文閱讀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將自己已掌握的學習方法遷移到其他文本的學習當中,從而實現(xiàn)閱讀水平的提高。對此,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精準定位群文閱讀教學目標。
首先,關注群文閱讀的課型特征。群文閱讀教學的常見類型有歸納共性式、求同存異式、以文解文式、綜合路徑式等。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落花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以“借物喻人”為議題,將袁鷹的《白楊》、牛漢的《高粱情》、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作為一組群文,并將群文閱讀教學目標確立為:在比較閱讀中,激發(fā)閱讀興趣,享受閱讀的樂趣;通過抓關鍵語句,找出各篇文本相關聯(lián)的地方,感悟“借物喻人”這一表達手法的特點,嘗試仿寫“借物喻人”的小短文;以閱讀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概括、比較等多項閱讀能力。這樣,讓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找出組文的相同之處,深度理解“借物喻人”這一表達手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其次,充分考慮學情特點。群文閱讀教學目標的設置不僅要關注學段特點,還要綜合考慮學生的閱讀需求。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教師可以以“冒險小說中的‘生存’”為議題,將本單元的三篇課文作為一組文本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將教學目標確立為:了解故事梗概,說說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感受人物的冒險精神,學習人物身處逆境卻仍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這樣,引領學生深入閱讀文本,積極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提升群文閱讀教學實效。
4. 優(yōu)化教學方法,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采用多元閱讀方式,激發(fā)閱讀動機,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整合、歸納等環(huán)節(jié),提高群文閱讀能力。首先,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在群文閱讀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盡情地閱讀、充分地思考,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提供閱讀指導,如設置閱讀目標、提出閱讀問題等,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真實的閱讀感受,這樣能真正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群文閱讀中進行知識的自我建構,全面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進而提升群文閱讀教學實效。
其次,促進小組合作閱讀。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分組閱讀文本,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分享閱讀文本的體驗和感受。對于具有一定故事情節(jié)的文本,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理解,扮演文本中的角色。這種閱讀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人物性格和情節(jié)發(fā)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最后,注重閱讀技巧和策略的指導。教師要注重閱讀技巧和策略的指導,如速讀、略讀、精讀等方法的運用。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提煉文本關鍵詞、概括文本內容、理解文本主旨等。這些技巧和策略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拓寬閱讀視野、提升人文素養(yǎng)。
總之,群文閱讀教學對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認真分析當前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討應對策略,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深入挖掘群文閱讀資源,精心選擇文本,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在提高小學語文群文教學質量的同時,全面落實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 鄭珊妹. 大單元視域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探索[J]. 名師在線,2025,11(2):58-60.
?。?] 呂永平,姚帆宏,包磊.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甘肅教育,2023(2):87-90.
?。?] 李巧燕.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問題探析與策略研究[J]. 新課程研究,2023(8):63-65.
?。?] 楊國軍.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上旬刊),2022(11):18-19.
?。?] 褚水萍.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研討[J]. 學周刊,2022(20):134-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