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 來源:實戰(zhàn)商業(yè)智慧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故事,啟示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6-05-05 17:35
一切都會過去
從前有位國王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鉆石,打算把它做成一枚戒指,在里面塞進一張紙條,以便走投無路的時候,作為錦囊妙計,于是征求大臣們的意見,希望得到一句最恰當的話。
這一下,把學識淵博的大臣們難住了,眾人冥思苦想,終無結果。這時一位老仆說:“我知道有這么一句話,先王曾邀請一位作家來王宮,他臨走時送了我這句話?!闭f完在紙條上寫了下來,折好交給過王,并請國王等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在看。
想不到,這一天竟然很快來到了。國王遭到外族侵略,被敵人窮追不舍,逃上死路,盡頭是萬丈深淵,而身后敵人的馬蹄聲隱約可聞。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國王打開了紙條,只見上面寫道:“一切都會過去?!眹躅D時平靜下來。追兵似乎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抑或是走錯了路,馬蹄聲漸漸減弱了。國王收其紙條,帶上戒指,重心集結起部隊,經過苦戰(zhàn),收復了失地。
凱旋那天,人們載歌載舞慶祝勝利,國王也感到深深自豪。這時,那位老仆又開口說道:“現在您應該再打開那張紙條看看?!庇谑?,國王摘下戒指,重讀了一遍,心情又歸于平靜。
啟示
當我們面對困境時,只有抱著“一切都會過去”的信念,才能幫助我們堅持到最后;而在我們邁向成功時,也要做好居安思危的心理準備,既要在困境中保持樂觀,也要在順境中提高警惕,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拉繩實驗
法國工程師林格曼曾經設計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拉繩試驗:他把被試驗者分成一人組、二人組、三人組和八人組,要求各組用盡全力拉繩,同時用靈敏度很高的測力器分別測量其拉力。
結果,二人組的拉力只是單獨拉繩時二人拉力總和的95%;三人組的拉力只是單獨拉繩時八人拉力總和的49%。這個結果對于如何挖掘人的潛力,搞好人力資源管理,很有研究價值。
“拉繩試驗”中出現“1+1<2”的情況,很明顯是有人沒有竭盡全力。這說明人有與生俱來的惰性,單槍匹馬地獨立操作,就竭盡全力;到了一個集體,則把責任悄然分解到其它人身上。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這是集體工作時存在的一個普遍特征,即“社會浪費”。
啟示
人的潛力極限需要刺激,而最長效、最管用的刺激手段,莫過于建立人盡其才、人盡其力的激勵機制。
責任越具體,人的潛力發(fā)揮得越充分,?;^的人越少,用真勁的人才能有越大的發(fā)展空間,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浪費”。
卞氏選釵
裴松之(南朝著名史學家)作注《三國志》時,曾引用《魏略》里的一個故事:有一次曹操得到了幾件名貴的裝飾品,就讓卞夫人從中挑選一件。卞夫人立即挑選了一件不大不小的。
曹操問她原因,她說:“拿上面的是貪婪,拿下面的是虛假,所以拿中間的(取其上者為貪,取其下者為偽,故取其中者)。”
啟示
我們從小都被灌輸著“取其下”、甚至“孔融讓梨”式的行事準則,壓抑自己的內心去推讓自己合理的利益、應當的獎勵,以贏得一個“謙讓”的美名。長大后卻體會到,過分的要求我們是不應提,但合理的利益我們?yōu)槭裁床灰?/p>
烏鴉的聲音
有一天,有只烏鴉向東方飛去。在途中,它遇到一只鴿子,大家停下來休息。
鴿子非常關心地問烏鴉:“烏鴉,你要飛到哪里去呀”
烏鴉憤憤不平地回答:“鴿子老弟,這個地方的人都嫌我的聲音難聽,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p>
鴿子聽后,趕快忠告烏鴉說:“烏鴉老兄,你飛到別的地方還是一樣有人討厭你的,你自己若不改變聲音和形象,到哪里都沒有人歡迎你的?!睘貘f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啟示
許多人總喜歡責怪別人,怪環(huán)境不好,怪別人不喜歡他不歡迎他,但他總不反省自己的為人舉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歡迎。假如一個人不經常反省自己,只會責怪別人和環(huán)境,他就會和這只烏鴉一樣,到處惹人討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