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懲戒幾點看法
- 來源:中國高等學校學術文摘-文學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教育,懲戒,看法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12-03 19:28
摘 要:“學生可不可以打”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認為是絕對不能的,特別在中小學。在這個問題上,大家的反應就是這么一致:中小學生是不可以被“打”的,或者說,中小學老師不可以打自己的學生,甚至也不能“罵”自己的學生。這是現(xiàn)在普遍的觀點,但還是值得探討。
我們今天討論的這個“打”不是指揍人,而是指教育懲戒。之所以這里用“打”這個詞,是從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的“戒尺”而來。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需要教育,這沒錯,但真的只靠說教就能教好學生嗎?事實證明,這是不行的,至少有一部分孩子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用常規(guī)教育的方式來改變,有的甚至因為厭惡老師的教育,做出傷害老師身體的行為。這種案例也多有看到,所以有必要對這樣的學生用上“戒尺”,實施必要的懲戒。
教育是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幫助、糾偏的一個過程,是老師教導學生成長進步的過程,是要學生根據(jù)一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方向成長的過程,要是學生走偏了,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學生糾正偏差,否則教師就沒盡到責任。但學生如果不聽,還是按照原來的方向走,老師就要想辦法把他糾正過來,那就可能需要一定的懲罰性措施,讓學生知道自己錯了,得改正。
懲戒是為了讓學生守規(guī)矩。一個孩子只有在一定的約束之下才能健康成長。“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懲戒是要讓學生懂得“規(guī)矩”,學會遵守“規(guī)矩”。
教育是一個細致活,是一個慢活,不能急功近利。這幾年,我們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教育改革,經(jīng)受了一個又一個舶來的“先進理念”的洗禮,可我們的教育到底成長了多少,進步了多少卻很難衡量。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我們把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智育上了,忽略了孩子作為一個個體的人格成長,導致很多智力優(yōu)秀的孩子最后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一不小心就崩潰了。這其中跟我們的教育放棄了必要的“糾偏”舉措,忽視了必要的懲罰教育是有關系的。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外力幫扶的,因為他們心智還不健全,容易出偏差,憑他們自己難以糾正過來,就需要老師的幫助,問題嚴重的就需要一定的懲戒,以此幫助學生糾正人生方向。但某些人就是不信,總是搞出不知哪個西方社會搞來的教育理論,夸夸其談,對一線老師百般指責,搞得老師無所適從。
教育中用上“戒尺”是為了以后不用“戒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犯錯誤,這是最正常的。教育也不是非要用上戒尺“打”學生,老師最先選擇的一定是常規(guī)教育,但在常規(guī)教育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在學生屢教不改,頑劣不化的情況下就可選擇用上這把“戒尺”。有一把“戒尺”懸在學生心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敬畏之心,懂得遵守規(guī)矩,學會尊師重教。這樣的話,戒尺是可以用不上的?,F(xiàn)在我們把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戒尺”丟了,反而是我們周邊大中華區(qū)的很多國家留著這把“戒尺”,比如韓國、日本等都有對學生犯錯后的懲罰制度。反觀我們中國的教育,在一些所謂的“專家” 的推波助瀾下,把這一切都推翻了,學生變成了上帝,老師變成了服務員,這是一種扭曲的、不正常的師生關系。老師是學生的師長,學生應該要尊重老師,要聽從老師的教導。老師不是一定要什么師道尊嚴,而是應該給予老師應有的尊嚴。
現(xiàn)在老師越來越難當,因為老師手中缺乏應有的教育“權力”。據(jù)《環(huán)球時報》2018 年12 月18 日的報道《難管教的學生使老師失去職業(yè)熱情》,據(jù)英國報聯(lián)社報道,英國智庫“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對英國743 名中學教師和1043 名學生進行的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中有3/4 經(jīng)常要處理學生的搗亂行為,有2/3 最近在考慮或一直都考慮要辭職。45%的受訪教師表示,他們不覺得教師資格培訓使他們掌握了管理學生行為的方法。這雖是英國的情況,但也應引起我們的深思?,F(xiàn)在很多老師都在抱怨,學生越來越難管,老師越來越難當,甚至變成了“高危職業(yè)”。這是很可怕的。學生可以無所顧忌,特別是到了小學高年級及初中以后,情況更嚴重,很多學生對老師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更不要說什么師道尊嚴了。這些孩子的背后往往有蠻橫的家長因對孩子的溺愛而對其無條件支撐,再加上各種自媒體和不良媒體只顧博眼球要流量而推波助瀾,更加重了這種情況。國家的教育政策是好的,但被歪和尚念歪了經(jīng)。學生打了老師都可以不追究,不用承擔什么責任,而老師一點點問題就被夸大其詞,上綱上線,搞得老師整體膽戰(zhàn)心驚,還怎么去教育學生?因為老師手中沒有任何可用的懲戒手段,學生即使犯了嚴重錯誤也不能懲罰,學生更加肆無忌憚。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荒苡蒙夏前?ldquo;戒尺”呢?
教育原本就包含懲戒的,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們的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把懲罰當成了洪水猛獸,看作是扼殺學生健康成長的兇手,這是極不正常的。相反,缺失了懲罰教育的學生,才是造成學生不能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心里承受能力越來越差,抗挫能力越來越弱,稍微一點挫折就吃不消,輕者大哭大鬧,不能克制,重則跳樓輕生。我們主張老師拿起戒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對學生抗挫能力的一種訓練,告訴學生世上是有規(guī)矩的,不是都要按照他的任性來的,不守規(guī)矩是要吃苦頭的。這難道不是一種教育嗎?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用好這把“戒尺”,學生犯錯以后怎么“打”才是合適的,不能說“打” 就是不對的。
2020 年底,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但現(xiàn)在老師們還都在觀望中,因為缺乏具體實施細則。就在不久前,網(wǎng)上又爆出某某老師“打”了學生丟了飯碗或者被處分之類的事件,老師們都心有余悸。希望有關部門能對此《規(guī)則》的實施再進行明確指導,真正給老師手中一把“戒尺”,以使我們的教育更加有效。
懲戒,應該是教育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