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物相連的世界
- 來源:互聯網經濟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思科,二孩,育齡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5-11-12 14:38
71億——這是聯合國人口司,對2020年世界人口總數的預測(當然,考慮靠中國剛放開二孩政策和育齡人口基數,這一數字需要做些修正);
500億——這是思科對2020年聯網的智能設備的數量預測(平均1人7臺);
300億——這是綜合高德納等幾家著名咨詢機構,對2020年物聯網能夠創(chuàng)造的利潤預測……
今天,距離這些預測數字的到來,還有整整5年。
5年,在當下這個一切發(fā)展都被互聯網加速的時代里,能成就怎樣的偉大事件?5年前,諾基亞還炫耀著單季度市場占有率超過40%的歷史最好成績;5年前,尚在人世的“喬大人”還沒造出蘋果4S;5年前,微信還沒出現,互聯網還沒有帶上后面的“+”號……5年未到,一切都被顛覆了。
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5年,是能夠帶來科技、生產及生活翻天覆地變化的時長。年初,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曾經大膽預測,互聯網即將被一個高度個性化、互動化的有趣世界——物聯網所取代;之后,馬云也預言,未來的優(yōu)秀CEO很可能出自一位機器人;再之后,工業(yè)互聯網、工業(yè)4.0,紛紛隨著“中國制造2025”進入了我們的視線,一場史無前例的架構在物聯網平臺之上的產業(yè)升級,已奔涌而至。從筆者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谷歌還是阿里巴巴的言論,還是互聯網+帶來的各行各業(yè)的變革之后的改造和升級,其實都在預示著,一場來自科技進步的巨大商機,已明晃晃在所有技術企業(yè)的面前亮劍。
而承載這一切的,將是一個物物相連的世界,一個物聯網的世界,一個發(fā)生于互聯網并最終將應用導向到智能設備系統聯網的世界。
這個世界的基礎,首先是互聯網與各行各業(yè)的連通,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互聯網+”,其次是云端計算能力和聯網能力的大幅提升(以釋放智能硬件的移動性),再次是傳感技術和通信協議的提升及統一,最后就是將人與網絡的連接替換為智能硬件的連接。彼時,互聯網將成為基礎,就如同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軟件已經成為基礎設施一樣。
在變革到來的前期,物聯網在人們生活中的滲透和融入,已經越來越多地表現在智能手機、智能家居和可穿戴智能設備層面。隨著云端能力的不斷提升,這種滲入正不斷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一言以蔽之:人正在成為物聯網中的環(huán)節(jié)和參與者。而與此同時,無數的創(chuàng)客和開發(fā)者,也正在乘著物聯網的風口,施展著“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抱負和理想。
物聯網的核心驅動力,除去網絡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智能硬件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同時,也正是智能硬件,推動著人類智能生活方式的迭代進步?;诖?,本期《跨界論壇》將著眼于物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智能硬件領域,在“產業(yè)現狀”、“未來生活”、“創(chuàng)業(yè)風口”、“國外鏡鑒”,以及“產業(yè)未來”等若干維度上,全方位剖析和解讀,以期為物聯網發(fā)展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