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小組合作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 來源:中國高等學校學術文摘-教育學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小組合作,中學語文教學,學習成效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2-07-20 19:56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以其高效自主、合作探究的特點與新課改“以人為本,弘揚人的主體性”的核心不謀而合,并且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教育教學中。本文探究小組合作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引言
在小組合作學習法里,學習小組合理平衡的分配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意識到小組合作學習不是把學生簡單地分成小組,讓他們一起學習,而是要讓學生有合作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明確在學習小組中如何合作,如何學習,逐步讓學生找對自己在小組中的角色地位,發(fā)揮自身的能力。
2 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存在的問題
2.1 小組成員間未能做到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特點的教學方式,其中學習小組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小組成員的配合程度是決定合作學習質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語文課堂中,小組成員互不交流,竊竊私語的現象時有發(fā)生。教師在展示了學習任務后,小組各成員便開始學習。有的學習小組中,大部分成員都在討論,個別學生自己學自己的,不跟其他同學分享學習成果,也不參加小組討論,其他同學詢問他意見時也是默不作聲,搖頭或點頭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的同學雖然身處學習小組里,但沒有合作意識,沒有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有的學習小組成員,在獨立思考和學習時,與相近的同學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聊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內容,完不成學習任務,對小組監(jiān)督員的警告也是置若罔聞,這樣的學生也不參加小組間討論,對學習小組的紀律和整體課堂紀律起了負面影響。
2.2 課堂出現過于活躍或過于沉悶的兩極化
適宜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現最佳狀態(tài)。過于活躍和過于沉悶的課堂氛圍都不利于學生高效率的學習。在《天上的街市》的語文公開課中,中學采取了同課異構的方式來考察教師的教學能力,在應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法的班級,學生對這一首現代詩的學習顯然不能得心應手。還有與之截然相反的學習小組,在得出答案后也不互相探討,組內氛圍死氣沉沉,教師在旁也仿佛失去了主導意識,只是說了一句“找到答案就互相交流交流”,沒有停留就去了下一組。在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也只是重復問題、重復提問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幾名同學,對管控活躍的小組沒有及時管控,對沉悶的小組也沒有耐心引導。
3 小組合作學習法應用到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策略
3.1 課前準備要考慮全面、準備充分
學習小組的合理分配與否,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效率高低。根據學生知識基礎、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配原則進行學習小組分配。根據班級情況和人數,每個學習小組4 人或6 人。參照學生綜合成績,每組分配一名(或兩名)學優(yōu)生,兩名中等生,一名(或兩名)學困生。在座位安排上,采取 4 人或6 人合坐一桌的方式。4 人小組中,采用“優(yōu)困-中中” 的形式,安排成員座位,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并排而坐,兩名中等生并排而坐。6 人小組中,采用“中-優(yōu)-困”的順序,安排學生座位,兩名學優(yōu)生在中間位置相對而坐,中等生在左手邊,學困生在右手邊,這樣交叉而坐,學優(yōu)生既可以幫扶學困生,也可以與中等生探討疑難問題。利用ABC 對小組成員進行標號,學困生為A,中等生為B,學優(yōu)生為C。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分配學習小組成員時,要考慮成員的性格,外向與內向的成員要均勻分布在各小組,達到“優(yōu)幫困”、 “外向帶動內向”這樣一種平衡協調的學習小組。
3.2 課堂全程要靈活調控、及時檢測
在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認清自己的角色,找準定位,嚴格遵守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合作探究。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散文和小說的教學中,學習小組最容易陷入停滯不前的情況,學生對作者抽象、隱晦的思想感情難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及時中止小組合作,將問題剖析開,從簡單的小問題入手,層層遞進的引導學生。比如在《藤野先生》這一課,在找課文線索時,教師安排任務時明確指出文章有明暗兩條線索,小組討論大多只能找到一條明線,教師在這時就要中止小組學習,與學生一起概括出明線,引導學生將明線“事件”中體現的作者態(tài)度和感情的變化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從頭到尾總結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這樣層層遞進將暗線“作者愛國情懷”梳理出來,使學生在恍然大悟的同時,深刻記住知識點。
3.3 教師要進行隨堂檢測并及時反饋
隨堂檢測是檢驗課堂效果和學生學習成果的最直觀的反映。學生往往不會反思自己的不足,都會覺得聽懂了就是記住了,這就需要隨堂檢測來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薄弱之處。隨堂檢測的內容不宜過多,保持在十分鐘內完成即可,檢測內容可以是教師自擬題目,也可以挑選同步練習冊上面的有意義的練習題,最后要有一道難度系數高的題目,來使學生不致于驕傲自滿,時時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保持上進的心態(tài)。不同類型的文體教學,要有不同的側重點檢測。比如記敘文、散文和小說這類體裁,盡可能以基礎知識為主,再有就是考察學生對文章傳達的中心思想的把握。再比如文言文教學,隨堂檢測則要以重點字詞和句式、古今義、特殊句式為主要檢測內容,其次就是對重點句的背誦和翻譯。隨堂檢測要當堂出結果,小組長對完成情況進行報告,教師重點強調出錯多的問題,對完成度不高的學習小組進行扣分,并在課下與小組全員探討出現的問題,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協調小組平衡。
參考文獻
[1]王世堪.中學語文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劉淼.當代語文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王坦.論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J].教育評論,1994(4): 40-42.
[5]陳娟.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策略研究[J].教育科研論壇, 2009(2):15-16.
[6]張怡、鄧凡丁.合作學習的概念芻議[J].教育教學論壇, 2010(8):32-33.
[7]王奎群.中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淺探[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3).
[8]李彥清.大班額環(huán)境下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4(57).
[9]李恒成.農村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