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五階四維” 育人模式, 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 來源:《廣東教育》(綜合)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學生,健康,成長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5-09 21:02
文/ 東莞啟智學校啟航分?!∥杭鸯稀±睢⊙?/p>
2019 年3 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的意見》, 對專門教育的定位和專門學校的建設、管理、運行及保障機制作出規(guī)定, 并提出: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根據(jù)需要合理設置專門學校。” 為此, 東莞于2020 年7 月開設東莞啟智學校啟航分校, 作為矯治教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陣地。
作為全國首批專門矯治教育學校,啟航分校既沒有現(xiàn)成的規(guī)范課程體系,也沒有可以參照的課程范式。如何針對有嚴重不良行為學生的特點及矯治轉化規(guī)律, 打造有實效、有針對性的育人模式, 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構建階段式育人體系, 以課程為學生賦能
學?;谛袨橹髁x、人本主義、建構主義等多重教育理論的系統(tǒng)性教育矯治框架, 聚焦學生的行為和思想轉化規(guī)律, 為學生構建從入校到離校后的“學識守紀—懂法潤心—明德感恩—素質拓展—賦能培技” 成長路徑, 有效實現(xiàn)了行為矯正、心理干預、能力提升與價值觀塑造等多重目標, 為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的教育矯治提供了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解決方案。
一階“學識守紀”: 行為矯正與基礎規(guī)范
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 普遍存在行為不端、輟學厭學等情況。行為主義理論強調環(huán)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和塑造。針對剛入校的新生, 可以在生活上實行軍事化管理, 在學習上側重紀律教育與溝通禮儀, 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管理, 融入學校生活,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針對學生文化基礎薄弱的特點, 可以開發(fā)生活化、應用型、實用性強的文化課程, 幫助他們找回學習樂趣, 掌握基礎知識, 提高學習能力。
二階“懂法潤心”: 心理干預與法治意識培育
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 普遍存在法治意識淡薄、心理問題多樣且缺乏足夠關愛的特點。人本主義理論強調尊重個體的情感需求與自我實現(xiàn)。在學生的行為得到初步規(guī)范、逐漸融入學習生活后, 走進學生的內心, 獲得信任與認同, 是促進他們自省與轉變的最關鍵的階段。
因此, 本階段課程注重法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完善的心理幫扶機制, 通過心理劇、模擬法庭活動、美育課程等多元形式, 在學生的教育矯治過程中貫徹愛的教育, 為他們提供情感支持, 幫助他們重建自我價值感與歸屬感。
三階“明德感恩”: 價值觀塑造與感恩教育
專門學校學生誤入歧途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社會等不良因素影響, 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第三階段課程以重塑學生三觀、引導學生學會感恩為目的, 著重做好學生的愛國教育與感恩教育。一是課程育人, 將思政教育、愛國教育融入日常課程中, 輔以遍布校園的讀書角, 形成立體化愛國教育; 二是活動育人, 通過每月 “集體生日會” “集體結業(yè)禮” 及“文化知識、文藝娛樂、體育競技、成長拓展” 四類快樂周末活動等, 讓學生找到成長的快樂, 感受社會、學校、父母對他們的付出及關愛, 從而心懷感恩, 做到自省。
四階“素質拓展”: 興趣培養(yǎng)與能力提升
學生的行為與思想得到規(guī)范后, 矯治教育的重心轉移到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一份好的興趣愛好, 可以為觸刑未成年人的心靈找到一個寄托(王雅薇, 2023)。本階段課程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核心, 強調培養(yǎng)興趣, 讓學習成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 學校打造了“藝術創(chuàng)作、思維創(chuàng)新、知行實踐、運動訓練、文化傳承” 五大類30 多門拓展課, 采用學生自主選修的上課形式, 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教師的專長進行有機對接, 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五階“賦能培技”: 技能培訓與社會融入
在最后一個階段, 學生即將結業(yè)離校, 面臨回歸適應社會的任務, 這也是對教育矯治效果的重要考驗, 因此本階段課程依據(jù)社會學習理論, 設置更多有關生涯規(guī)劃及技能培訓的內容, 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 走好人生路。如汽車美容、美食課堂等職業(yè)教育的課程內容,通過技能培訓與模擬經(jīng)營, 幫助學生掌握社會所需的職業(yè)技能; 在生涯規(guī)劃課程中, 加入模擬招聘、創(chuàng)業(yè)體驗等跨學科項目式體驗活動, 豐富學生實踐經(jīng)驗。
二、建立協(xié)同育人教聯(lián)體, 加強延續(xù)教育效果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復雜, 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若矯治教育僅停留在“校內可控”, 未幫助學生建立社會適應能力, 可能導致“離校即失控”, 再犯風險居高不下。盡管國家倡導“教育、感化、挽救” 方針,但實踐中仍存在行政部門與學校銜接不暢、社會支持資源整合不足等問題,難以對離校后的學生提供足夠支持。
為減少學生離校后的再犯率, 保證教育效果的校外延續(xù), 啟航分校構建“校政家社” 四維一體協(xié)同育人“教聯(lián)體”, 以“協(xié)同合作、共建共享” 為核心理念, 以“培養(yǎng)法治素養(yǎng)·構建良好親子環(huán)境·預防再犯行為·促進社會融入” 為目標, 強調學校、行政部門、社會機構、家庭四方主體, 打破傳統(tǒng)教育孤島, 通過資源整合、信息互通、行動協(xié)同等形式, 構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立體化網(wǎng)絡。
該“教聯(lián)體” 強調個體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 通過改善微觀系統(tǒng)(家庭)、中觀系統(tǒng)(學校社區(qū))、宏觀系統(tǒng)(政策法律), 實現(xiàn)立體干預。通過“矯治教育+聯(lián)合矯正+技能培養(yǎng)+社會適應”的協(xié)同教育模式, 建立“預防—干預—矯治—回歸” 的完整閉環(huán), 為歧途少年提供全方位支持, 幫助他們順利回歸社會, 降低再犯率。
三、育人成效與反思
從2020 年7 月至2025 年2 月, 東莞專門學校累計矯治教育專門學生超1800 人次, 矯治轉化成功率超95%,學生楊某某轉化案例入選最高檢典型案例。學生學業(yè)成績及心理測評狀況有了顯著改善, 比如2024 年心理高危學生從原來19. 72% 下降到4. 23%, 整體學生心理轉化率達91. 54%。回歸普校就讀率6. 85%, 學生小宇在校學習得到轉化后回到普校認真讀書, 考上廣東某大學。學校就業(yè)率75. 74%, 學生小鐘在校學習工業(yè)設計賦能培技課程, 離校后順利入職某精密技術公司, 月薪超過6500 元。
“五階四維” 育人模式對學生的嚴重不良行為進行了有效干預, 2023 年東莞市未成年人犯罪起訴率相較于2019 年下降了45%, 為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專門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 起源于工讀教育, 又不等同于傳統(tǒng)的工讀教育, 目前國內針對專門教育的育人模式研究還存在大量空白。我們將繼續(xù)探究相關理論, 優(yōu)化育人模式, 用實踐來檢驗教學成效, 促進全國專門教育發(fā)展, 挽救更多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
責任編輯 王思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