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小婕子伦流澡到高潮视频,无码成人aaaaa毛片,性少妇japanesexxxx,山外人精品影院

大樓的詛咒

  為了避免破產的命運,通用汽車公司曾在過去一年中大量拋售資產,其中最惹人非議的莫過于去年10月以5億美元出售的通用汽車總部大樓,因為僅僅就在這之前5個月,通用以6.26億美元的價格買下這座原名為“文藝復興中心”的宏偉建筑,不到半年折價過億,也可算是通用貶值最快的一項投資。

  從天堂一步墮入地獄,遭遇類似命運的公司遠不止通用汽車一家,1965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位于曼哈頓的總部大樓落成啟用之時,便是其王牌節(jié)目“新聞60分”骨干愛德華.默羅離開、多元化投資拖累CBS失去王者地位之日。歷史的巧合背后蘊含著規(guī)律,根據(jù)英國歷史學家諾思科特.帕金森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辦公大樓法則”,一家公司或機構的辦公大樓建造得越完美、豪華,該組織距離解體的時間也就越近。

  在帕金森看來,初創(chuàng)階段的企業(yè)會將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業(yè)務發(fā)展上,盡管在臨時租用的、簡陋的屋子里辦公,業(yè)務發(fā)展倒很可能一片興隆。而隨著企業(yè)一步步走上正軌,管理者很容易注意到和飛黃騰達的業(yè)務所不相稱的簡陋的辦公環(huán)境,“再也不差錢了”,或許是時候改善一下對外形象了——于是,開會提議討論、制定預算、工程招標、確定裝修風格和辦公室設置等工作隨之展開,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似乎找到了新任務,興奮地討論著對新建辦公大樓的看法、各自鐘意的裝修風格以及誰的辦公室應該設在誰的邊上。至于業(yè)務,“我們過去不是做得很好么?就這樣一直做下去不就好了”。

  除了“金碧輝煌的內飾”、“涂著猩紅色口紅,態(tài)度傲慢的接待員”以及“位于走廊最末端的管理者的辦公室和墻上掛著的馬蒂斯的畫作”,這些美好事物所花費掉的大量資金、人力、物力之外,在帕金森看來,當一家公司擁有了一份無懈可擊、趨近完美的未來規(guī)劃,那也正是它走向衰落的某種征兆。因為這就意味著:一切重要的工作——對于未來不確定性的探求——都已經完成了,“完美意味著定局,而定局又意味著終結”。

  曾以環(huán)球航線壟斷美國所有西行航空旅客長達40年之久的泛美航空公司,在1963年搬入位于紐約公園大街的泛美大廈之后,便厄運連連。1970年代初,泛美為了迎合旅客量增長而大量引進波音747飛機,但由于受到油價上漲、航空旅游需求減少以及國際航班供過于求等因素的影響,利潤率急速下降。1980年,時任泛美航空總裁的威廉.斯威爾以過高的價格收購了美國國家航空公司后,不僅沒有增強泛美在國內航線上的競爭力,反而造成了航空機隊與航線網絡的管理混亂,兩家公司在文化上也難以融合。1981年,泛美被迫將泛美大樓出售給大都會人壽,以換取資金購買新飛機。即便如此,它也沒能擺脫厄運糾纏,1988年的洛克比空難將泛美徹底送入了墳墓,1991年泛美宣告破產。

  與泛美同命相憐的,還有曾屬全美航空四巨頭之一的環(huán)球航空公司。1962年,由埃羅.沙里寧設計的肯尼迪機場環(huán)球專用候機樓至今仍被認為是20世紀中期現(xiàn)代設計的典范,但同樣也成為了環(huán)球由盛轉衰的見證。1992年環(huán)球航空首度宣告破產,在經歷了數(shù)次周折之后,2001年以被美國航空公司并購告終。

  1981年,IBM位于紐約麥迪遜大街的總部大樓開工,也就是在這一年,IBM在開發(fā)自己的第一款PC機時,將微處理器的開發(fā)交給了英特爾,把操作系統(tǒng)的開發(fā)交給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微軟。這一“短視之舉”從此改變了計算機領域的江山。1990年代中期,IBM遭遇到由于大型機的銷量銳減而造成的巨額虧損,而此時的英特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比爾.蓋茨也榮登世界首富寶座。如果不是后來的由制造商向以電子商務和服務為主的技術集成商的轉型,或許今天的IBM已經成為大型機時代的一段歷史。

  去年全球經濟陷入低迷后,各大公司出售總部大樓的消息更是不絕于耳。2008年12月下旬美國論壇公司公開出售《洛杉磯時報》總部大樓和位于芝加哥的論壇公司大樓,今年五六月間美國國際集團(AIG)相繼出售其日本總部大樓和紐約總部大樓,匯豐控股也在計劃出售其位于倫敦泰晤士河畔、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和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三座地標式的摩天大樓。這些被出售的大樓無不體現(xiàn)著這些大公司們昔日的輝煌。

  與建造一座金碧輝煌的辦公大樓相比,建立亦或是重建一個強大的組織要來得困難得多?!敖M織的本質是一個有機體,它是一株植物而非一個架構。”帕金森說,“沒有泥土,植物無法生根發(fā)芽,若營養(yǎng)過剩,它也無法正常生長?!?br>
  對于那些被“辦公大樓法則”詛咒而瀕臨解體的企業(yè)來說,帕金森的建議或許顯得平和而殘酷,他認為通過搬離大樓來擺脫厄運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既然組織是一個有機體,便必然會經歷植根、成長、開花、結果、枯萎和死亡的全過程。但或許在組織誕生之時,避免過早地任命無數(shù)個經理、總監(jiān)和行政管理人員,讓他們聚在一座大廈里從事表面上的各司其職,就不會人為地加速這一過程的推進。

  作者:丁家樂

關注讀覽天下微信, 100萬篇深度好文, 等你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