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技將由四股力量推動
- 來源:中國信息化周報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房地產,通信,人工智能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5-07-25 07:29
分享、互動、流動、認知四股力量將重新塑造各行各業(yè),流動的數據、分享創(chuàng)造的增加值,加上人工智能的互動和認知,這個是我們未來的一個方向。
在未來二三十年,科技的發(fā)展將給世界各地帶來一些必然的趨勢,這些是由通信和芯片技術所推動的基礎的東西,且不論在什么樣的語言、地理位置和本地文化背景下,這種趨勢都會發(fā)生。
這種必然來自四個不同的推動力:分享、互動、流動、認知。這四股力量非常強大,農業(yè)、醫(yī)療、金融、媒體、化學、化工……各行各業(yè)都將受到它們的影響。這四股力量都會塑造未來的技術商業(yè),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出行、社交、娛樂、消費等。
分享:獲取更多的價值
無論你做什么都先自問,如果讓更多人分享會怎樣?世界上最大的技術公司未必擁有最多的技術,比如最大的媒體公司并不擁有自己的媒體內容,最大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沒有自己的庫存,最大的連鎖酒店ABNB不擁有自己的房地產。原因在于他們都利用了分享經濟、分享技術。在這個分享的世界里,能獲取、使用一個東西比擁有它更重要。因為這種獲取權、使用權是被分享的——即使你需要花錢才能獲得。比如優(yōu)步,很多人說分享一部車比擁有一部車能給整個社會帶來更大的作用。
“分享”這個概念并不陌生。電影、音樂、圖書、游戲等都常被分享,分享比擁有更有價值,這叫做按需經濟。按需經濟成為可能,因為你立刻就能獲得想要的東西。擁有經濟里,需要先把這個東西據為己有,而分享經濟里只需通過分享就能用到它。優(yōu)步模式可以應用到各個領域,按需經濟時時讓你得到滿足。一些被稱作網格化的公司想要基于優(yōu)步來開發(fā)一些產品,利用優(yōu)步模式來進行分享。我們可以把優(yōu)步的思維用到很多行業(yè),交通工具或者是酒店房間,或者是其他很多事情。
眾包、眾籌也是分享經濟的創(chuàng)新領域。人們可以用眾包的方式造車,分享制造和創(chuàng)新;也可以用眾籌的方式創(chuàng)業(yè),分享資金和股權。
我們可以把同樣的想法應用到金融領域。如大家熟知的比特幣,用到一個叫作區(qū)塊鏈的技術,大家可以分享安全,這種安全是被每一個參與的人一起分享的。他們使用的貨幣的安全性并不是由銀行來保護的,而是人們分享了加密,用這個技術讓某一個東西變得安全、可靠。
技術能讓我們實現分享更多的東西,而且會帶來更多的價值。如3D打印、物聯網,使得各種硬件、軟件、實物、虛擬文檔都可以分享。目前分享的規(guī)模、分享的程度還在初始階段,我們可以基于今天所做的事情,提升分享的程度,比如通過一些芯片、溝通、Wi-Fi,等等。
互動:創(chuàng)造流動開放的文化
互動的方式有很多,我們曾經有一種文化:看書。而現在我們都是通過屏幕來獲取信息,我們變成了使用屏幕的人,很少去讀書了,可以看看每個人面前有多少個屏幕——我們進入屏幕的時代:飛機上有屏幕,大廈的墻也可以變成一個巨大的屏幕,甚至我們還可以有3D的屏幕(一種激光3D影像,我們可以通過戴特殊的眼鏡看到),電子書也是一大趨勢,未來的電子書可能不是一頁紙,而是一頁頁的屏幕。
任何一個表面都可以成為一個屏幕,它將改變我們互動的方式。我們現在用身體與這些屏幕進行互動,而且不只是用手指敲擊鍵盤這種方式。
書是固化的、精確的,而我們現在正在創(chuàng)造這種新的流動、雜亂且開放的全球文化,它們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感知。
現在有新的手機可以看到你的眼睛,辨識你在看哪兒,看到你的情緒,讓屏幕做出互動、反映。簡言之,屏幕通過傳感跟蹤你的情緒。VR虛擬現實讓我們可以在電腦內部進行互動。微軟、Google在做增強現實,它可能是我們未來工作站的一個發(fā)展趨勢,我們會需要一些虛擬的同事,有虛擬的文件,虛擬的工作臺,而且你能夠用手指、聲音、動作去和它們進行互動。這是一個機遇,實時翻譯、機器互動、大腦計算……增加產品的互動性可以給你的產品增值。
流動:讓定制成為可能
現在無論做哪一行的,都是跟數據有關的,所有的商業(yè)都是數據的商業(yè),所有的行業(yè)都是數據的行業(yè)。
客戶的數據往往跟你的客戶同樣的寶貴,這叫做原數據。如果能意識到這一點,就能利用這個趨勢。有了數據之后呢?數據要跟其他的數據相連,如果這個數據只是束之高閣的話是沒有用的,我們要把它連接起來,跟別的數據連接起來,這樣就是流動的數據,連接、流動、分享按部就班。如果只是把它搜集來的話是沒有用的,一定要彼此連接,而且流動起來。這就叫做流動性的數據,或者說數據流動而非是數據儲存。因為儲存是靜止的,而數據是流動的、活躍的。所有從事計算機行業(yè)的,首先第一階段是桌面的,然后是文件、目錄、PC電腦、個人電腦,這些都是靜止的。第二階段則是在網上了,頁面、連接、網絡?,F在我們正在跨向下一個階段,不止是一個靜止頁面或者是靜止電腦上的文件。視頻、聲音以“流”的方式上傳、下載,給它們貼標簽,放到云里,像液體一樣不斷流動,這是我們要思考的。
原來我們是頁面、臺式機,那個時候關乎于現在、關乎于物體,現在強調的是流和云、強調的是此時此刻、我們,還有數據。數據流向哪里,還有量化的自我。我們可以測量數字化,生命當中各個的方面,讓它像“流”一樣傳輸出來,我們可以搜集,或者鼓勵人們去搜集。
當所有的數據被收集、被連接、被分析、被流動起來,關于生活所有的東西我們都可以進行量化,我們可以根據我們的個人的身體狀況量身定制各種健康計劃、營養(yǎng)膳食計劃,做更多個性化的事情。
當然還有監(jiān)視,這是無處不在的,不光我們自我監(jiān)視,別人也會監(jiān)視我們,我們彼此在監(jiān)視。在未來當一個人進到一個大廳里,所有的廣告都將是專為他一人定制,任何可以被跟蹤的東西都會被跟蹤。
到了未來,如果一個東西并不是時時的話,將很難令人滿意。
認知:把智慧賦予事物
把智慧賦予事物,這就是加上之前所說的這些力量將其整合在一起,讓我們制作的所有的東西智能化,這就是我們讓它有認知的意味。
過去一些年我調查了人工智能的前沿,讓我印象深刻的是Google的一個人工智能應用,將圖片上傳到Google,Google就能理解圖片的意思并看圖說話。
人工智能可以做醫(yī)療診斷了可以比一般的醫(yī)生診斷的更好。機器人試錯學習后我們都不需要模仿了,只要告訴它做什么,它便自己去嘗試,做了很多錯誤的方式但通過錯誤能學習,這就是一個自我編程過程,這個在以每18個月翻一倍的速度增長。
任何一個東西加上一點人工智能就會變得更好。
這四股大的力量是由技術來驅動的,這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會發(fā)生什么,但是它發(fā)生的事情肯定是難以置信的。今天我們想象未來最偉大的產品,天馬行空去描述它,但是真正偉大的東西必將超出我們想象的。而現在最重要的還沒超出我們的想象呢,我們尚處在開始的開始,未來要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創(chuàng)造。
?。ㄒ陨蟽热菹蹈鶕P文·凱利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上的演講整理而成)
《失控》作者 凱文·凱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