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的功課
- 來源:中國信息化周報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招標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4-08-23 13:47
對供應商來說,最殘酷的事情莫過于等待評標結果。其實,只要自己的功課做得好,所提供的方案針對性強,報價合理,誠信公平,在正常情況下,對最終的招標結果還是應該有信心的。
IT設備尤其是高端產品,技術更新頻率之快,價格波動之大,足以令人無所適從。尤其是軟件,一套ERP的價格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基本上沒有什么準譜。在這種情況下,IT采購就更加迷茫,基本上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情況。
IT采購部門,看起來掌握著很大的權力,實際上所承擔的壓力和風險也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要做到所采購回來的產品能符合自己的最終需求,同時也要在價格、商務等方面經得起檢驗,在很多情況下都會成為矛盾的集中點。
對于投標方而言,如果在開標以前沒有能掌握足夠的招標方的信息,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要想中標幾乎是天方夜譚。
尤其是軟件產品,它不同于硬件,基本上不能做到開箱即用。軟件產品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服務占主導地位。軟件項目實施的順利與否,取決于甲乙雙方配合的默契程度。
投標方如果不能對甲方的需求完全掌握,所做的方案肯定是牛頭不對馬嘴。如果能依靠所謂的低價中標,最終是雙方都吃虧。供應商會用各種方式要求追加投資。
針對本案例,結合自己平時的工作實踐,我認為在IT采購活動中,要想做到雙贏,甲乙雙方都必須做好自己的功課。
招標方把功課做足
在決定采購以前,甲方自己先把功課做足,要花大量的時間對自己的真正需求弄清楚,如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可以借助專家的力量來進行。在弄清楚自己的需求之后,列出盡可能詳細的采購目標。如果是軟件項目,要能說出必須解決的問題、達到的目標以及擬采取的技術手段和措施等。
做好這些準備工作之后,就要有意識的和各種供應商取得聯系。要充分了解供應商的資質、實力、以及業(yè)績等,最好從第三方得到情報,到他們曾經服務過的客戶那里了解情況。如果走公開招標程序,就要把所有的招標需求都以文字的方式表達清楚,在招標的時候,最好是甲方回避。如果做不到回避,那么在介紹情況的時候,只介紹本單位的情況和需求,不談產品和供應商情況,更不要用傾向性的語氣來對供應商和產品品牌進行說明。
投標方方案要有針對性
對供應商來說,最殘酷的事情莫過于等待評標結果。其實,只要自己的功課做得好,所提供的方案針對性強,報價合理,誠信公平,在正常情況下,對最終的招標結果還是應該有信心的。
供應商的投標方案是評標專家惟一可以看到的東西。一般來說,專家不是客戶,他既不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也不可能對某一家公司或產品非常熟悉。評標依據往往是聽取甲方介紹和審閱方案書。
如果是千篇一律的只是對自己的公司和產品進行介紹,對本次招標項目的特點和需求沒有做相應的響應,對甲方的需求敘述錯誤,甚至出現甲方的名字都沒寫正確、張冠李戴的情況,則往往會令人大倒胃口。這只能說明供應商對本次投標不重視,其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
供應商一旦得到招標信息,應仔細閱讀招標文件,走訪甲方,盡最大的可能了解甲方的真實需求,然后組織力量提出方案來打動評委和甲方。前期調研最忌諱只進行商務聯系,而沒有實質性的建議和相應。如果對招標需求真正做到了然于胸,對甲方的情況和針對性地方案設計,那么中標的可能性是絕對可以預期的。
?。◤堈窭ぃ?/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