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nóng)村初中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教學探析
-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農(nóng)村,初中語文,寫作能力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4-09-09 12:18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568-8367(2014)08-0040-03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币虼?,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作文教學的研究,從專家到一線教師,相關的研究成果不計其數(shù),也都對我們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然而,不同地域的學生呈現(xiàn)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對于農(nóng)村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寫作文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因為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對于農(nóng)村的語文老師來說,教作文也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因為無法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但作為一名教師,一名語文教師,就有自身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世人都說語文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是學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學生人生歷程的引路人……可見,語文老師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因此,正確認識農(nóng)村初中生作文存在的問題和給予正確的引導是初中語文老師的當務之急。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些農(nóng)村學生一上作文課就失去活力,又是什么原因讓語文教師如此難堪?在從教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造成學生作文能力底下的原因有:
一、學生沒有閱讀量。寫作和閱讀是密不可分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遍喿x的過程,就是積累素材的過程。然而,這些學生大多生長在偏遠山區(qū),周圍所接觸的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即使有求學的愿望,也沒辦法去實現(xiàn)。所以一到作文課就害怕,挖空心思、抓耳撓腮,最終,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憋”出一篇文章來,那真算是萬幸了,連他自己恐怕都會覺得很“成功”吧!這樣的文章,通篇套話、假話,寫故事生編硬造,議論不合邏輯,抒情言不由衷。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有疲憊心理了,真是肚無“墨水”,半句累呀!
二、接觸面狹窄,見識短淺。農(nóng)村學生的生活很單一,很少接觸到外面來的人,在學校是封閉式管理,周內(nèi)都住校,個別是早晚往返于學校和家之間,天天面對這些熟悉的面孔,只有周末才能出校門?;氐郊依?,也只是看看電視、睡睡覺而已。沒有新鮮的素材,再加上學生們不會去挖掘、去發(fā)現(xiàn),寫作文的視角也就狹窄。如;寫親情的文章千篇一律都是“生病了,父母半夜三更冒雨送我去醫(yī)院,我好了,父母卻病倒了”等等,學生根本不知道要更新情節(jié),歸根結底,還是學生的見識短淺。
三、家庭的重視不夠,缺乏正確的引導。農(nóng)村學生家庭條件較城市比較落后,首先,家里不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條件的提高,城市孩子家家?guī)缀醵加须娔X、電視、報刊等,而這些對農(nóng)村絕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是一種奢望。同時,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也缺乏有效的輔導,甚至相當一部分學生根本無人看管,這些學生在思想上本身就存在問題,可想而知在學習上的情況了。
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訓練隨意性大、批改講評無針對性。雖然作文訓練整體目標都清楚,但各階段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訓練目的,并不十分明了,也沒有系統(tǒng)的進行研究。往往是感覺該寫一篇作文了,便臨時布置一篇了事。
修改、講評作文時,一般不是針對訓練目標集中精力重點指導,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要么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講評,什么問題都涉及到,結果是什么問題也都沒解決,反而給學生增添了無端的“愁緒”;要么是索性不改,寫個日期應付檢查,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到底符不符合要求,反正老師也沒改,他們自然也無所謂了。
從以上存在的問題來看,作文已制約著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帶領學生沖出作文訓練的“圍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首先,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幫他們尋找寫作“活水”。
由于閱歷和感悟能力的限制,有些在我們老師看來很有價值的材料學生也不一定會看重,一些很富有“生活情趣”的素材學生也不大去留意。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走進學生的生活圈子,關注呵護好學生的生活,幫忙他們在生活中找到寫作的素材,讓他們有事可敘有話可說。如在布置《在我們這個年齡》這篇作文時,有一個學生一節(jié)課歪歪扭扭寫了三行,實在是寫不出來。這篇文章對他來說,并不難寫,就結合自身的故事就能寫出好的文章來。正是因為他不會在生活中找素材,不知道從自身找素材,所以總感覺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我把他叫來,就他在平時的表現(xiàn),加以提醒,下去后他寫了一篇讓我很感動的文章,記得開頭是這樣寫的“在這個年齡,我是叛逆的;在這個年齡,我是無知的;在這個年齡,我是愚蠢的?!闭恼码m不優(yōu)美、動人,但感情真摯,照樣可以打動人心。
其次,廣泛閱讀,熟記常背,增加生活積累。
冰心寄語中學生“我們一定要把學習語文的門戶開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課本外,個人自己找書看”。張志公先生說過“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背文章的習慣,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寫作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肚子裝著幾百篇好文章的?!彼晕以诮虒W過程中,只要是我?guī)У膶W生,三年初中生活,有一個不變的要求是課前復述作文、每天一積累。要做積累,學生必須去閱讀,不管其質量高不高但學生慢慢都會自覺地去閱讀。要求復述作文,學生也不得不去背作文,這在無形中也是在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再次,引導學生挖掘教材,內(nèi)化為寫作素材。葉圣陶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比~圣陶老先生的這一觀點在啟示我們,教材對學生寫作可以起到“例子”的作用。初中語文教材歷來以精選名家名篇、優(yōu)秀時文為主體,它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寫作材料,也給學生提供了精妙的寫作方法,因此語文教材成了學生學習寫作的不錯“借鑒”。茅盾也說過:“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彼裕谄綍r的訓練中,我允許學生去模仿,但要有自己生活的影子,要在模仿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把別人的故事變成自己的故事,利用模仿為自己的作文服務。
最后,師生共同協(xié)作,多方式批改。
以前在面對學生寫的作文時,我總是大包大攬,每次都是親自批閱。這樣,不僅任務繁重,而且效率低下,改完之后,有心的學生發(fā)下去后,還會讀讀文章。反之,合上本子,永不相見。所以這樣單一的批改方式,效果可想而知,根本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初中學生,自尊心都很強,又處于懵懂時期,對于同學的評價還是很在意,所以改變只是教師單一改作文的方式,是大有裨益的。
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然后讓學生互改,讓其成為批改的主要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小組,由組長負責,互相閱讀,互相批改,形成評價性文字。然后每組把作文分成好、中、差三類,教師再加以講評。從中我也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審美并不低于我們,他們所形成的評價性文字,讓我看后都連連贊嘆,這些“小老師”的智慧真不能小覷。整個過程,有交流、有合作、有評價,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另外,對于學生的考場作文,我會采取面批的方式(一部分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出他們文中的優(yōu)、缺點,并當面告訴學生,怎么修改更好。于是,就在他的原文上師生共同動筆修改,雖然不是每生都能面批,但這樣的方式效果確實具有實效性。
總之,各種批閱方式的結合,既解放了教師、活躍了課堂氛圍,也提高了學生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對于農(nóng)村中學生來說,寫好作文是一個漫長而艱巨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也不是靠紙上談兵式的說教就能提高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努力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作為一線教師,更應立足現(xiàn)實,從細處著手,相信學生稚嫩的筆頭,在我們的澆灌下都能長成參天大樹拔地而起!
文/趙小紅(陜西省商洛市鎮(zhèn)安縣西口中學 711500)
